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 第785涅槃秃驴

第695此言甚是!

作品: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作者:与君共浮白 分类:历史军事 字数:784万 更新时间:2024-06-01 20:36

狗妖旺财与陶清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他们的双眼瞪得溜圆,随着了尘口中战局的变幻而紧张得几乎停止了呼吸。

陶清的老家宣州,同样位于南方的州府之中,那两位战死的武将与陶家颇有渊源,生前常与陶清的父亲交流武道心得。

“……老道与那赵逆一场恶战,三百回合下来难分伯仲,所谓最强武夫,也不过如此而已!”

了尘叹息道,“谁曾想到,公孙大将军竟会中了妖族的诡计,导致大军一败涂地。”

“贫道纵有通天之能,也难以力挽狂澜啊!”

突然,一道平静而淡然的声音打断了了尘的讲述:“道长,我怎么听人说,您曾被赵奉先追杀万里之遥,最后不得不借助水遁之术跳入海中逃生呢?”

了尘愕然转头望去,却发现李平安不知何时已经坐在了他的身边。

他手中端着一杯灵茶,正悠然自得地品着香茗,而自己竟然丝毫没有察觉到他的到来。

“居士这匿迹的神通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了尘由衷地赞叹道。

“道长过奖了。”

李平安淡然一笑,手中随即出现一枚晶莹剔透的玉佩,“这是应阳道宫的宝印,现在物归原主。”

“居士不必如此。”

了尘摆手拒绝道,“老道已经重新炼制了一枚宝印。”

“这枚宝印还是请居士收下吧。”

“万一有一天老道遭遇了不测风云,希望能借助居士之力庇护道宫一二,免得祖师传承在我手中断绝。”

李平安闻言眉头微微一皱:“南疆的战事不是已经平定了吗?”

“难道又发生了什么变故?”

了尘沉默了片刻,手掌一翻拿出一个精致的玉石盒子。

盒子打开的瞬间,一股浓郁至极的纯阳气息扑面而来——正是那珍贵无比的纯阳仙丹。

“唉,老道我最近实在是运势不佳,好在陛下赐予了我十颗珍贵的仙丹。”

了尘道长边说边将那些仙丹一一倒在桌面上,他的手掌间闪烁着灵动的光芒,轻轻将每颗丹丸碾成细碎的粉末。

灵火在粉末间跳跃燃烧,最终只留下一缕深邃的黑暗痕迹。

“这些仙丹原本是玉清祖师所珍藏的宝物,我曾有幸偷偷品尝过其中的两粒。”

了尘道长似乎在回味着那久远而神秘的味道,他砸了咂嘴,继续说道。

“真正的仙丹应该是浑然天成、完美无瑕的,然而陛下所炼制的这些仙丹,手法上确实略显粗糙。”

李平安听后微微颔首,他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些仙丹中的异常,而这些道门高人自然也不会看不出来。

虽然丹道宗师在世间罕见,但道门之中并非没有这样的存在。

他轻轻一挥衣袖,将弥漫在空气中的魔气驱散,然后开口问道:

“我听说陛下赐予了不少仙丹给军中的将士们,作为对他们的嘉奖和犒赏?”

“是啊,那些将士们得到仙丹后,都将其视为无价之宝,小心翼翼地供奉起来,也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指点。”

了尘道长继续说道,“不过这些烦心的事情就不说了。”

“居士啊,你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动笔写作了,不知道你的下一部作品打算写些什么内容呢?”

这位对书籍痴迷至极的了尘道长,亲自上门来催促,李平安继续他的创作之旅。

“还没有想好呢。”

李平安轻轻叹息一声,“我原本想在斩妖司寻找一个清净的角落,专心致志地著书立说,享受那份逍遥自在的生活。”

“可是谁曾想到,事情却变得越来越多,让我无法安心写作。”

“若欲真正逍遥自在,唯有一途可走!”

了尘道长声音低沉而坚定,“那便是修炼至无情之境。”

此言一出,李平安顿感兴趣盎然,不禁好奇追问:“道长所指的无情,究竟是何意涵?”

了尘道长话锋微转,透露道:“居士或许有所耳闻,我云霄道宫除我之外,尚有一位深居简出的太上长老。”

“哦?此事我确曾听闻。”

李平安点头回应,脑海中浮现出,关于应阳道宫三位炼神境高手的传闻。

“极尘师兄便在应阳山潜心修炼,然而即便道宫面临困境,我也难以指望他出手相助。”

了尘道长轻叹一声,继续道,“他已修炼至无情之境,无论是道宫的兴衰荣辱,还是世间的纷扰纠葛,都已无法撼动他的心志。”

“即便道宫覆灭在即,只要不影响他的修行之路,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如此说来,这无情之境岂非与顽石无异?”李平安摇头感慨。

“我也曾如此想,可惜无法令他回心转意。”

了尘道长叹息道。

他接着向李平安细述极尘道人的冷漠与无情,如何在修炼道路上近乎于道、近乎于仙,言语间难掩失望与无奈。

应阳道宫为了培养极尘道人,不惜耗费巨量灵物资源,助他攀登至炼神境巅峰。

然而最终,这位太上长老,却并未为道宫带来期望中的庇护与荣耀,反而令道门众人失望不已、沦为笑柄。

李平安闻言劝慰道:“道长无需过于介怀。”

“如今世人皆知,应阳道宫有无心圣僧这位师叔祖坐镇庇佑,已是羡煞旁人了!”

“是啊,多亏了无心圣僧的慈悲与宽容,才未对我之前的冒犯之举降下责罚。”

提及姜河龙宫之事,了尘道长仍感心有余悸。

“无心圣僧之胸怀,博大且慈悲。”

李平安素来以宽厚待人著称,对于一些琐事,他总能一笑而过,不以为意。

若遇有人借圣僧之名行善积德,他更会慷慨地予以悉心指点。

对李平安而言,虚名如圣僧、剑仙之类,皆不足挂齿。

与其他高高在上的仙佛相较,他或许在道心上略显不足,或许在寿元上稍显短暂,又或许因久居人间,他仍自视为凡人一枚。

想当年,他创作《聊斋志异》与《西游记》之时,初衷并非为了功名利禄。

而是深感妖魔记忆中的世间悲苦,情不自禁,有感而发。

如今,这两部巨著已传遍大洪,声名远扬至周边大洲。

每闻有人因书中智慧得以从妖魔之口逃生,李平安总是心生欢喜,欣慰不已。

“此言甚是!”

了尘道长频频点头,对无心圣僧充满敬意,“倘若无心圣僧真乃我道宫师叔祖,实乃幸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