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 第696章 羁縻制度与赶苗拓业

第482章 父子请战!此乃大明之幸!

作品: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作者:猪儿梦虫 分类:历史军事 字数:2864万 更新时间:2024-06-07 00:36

别失八里!

得益于明军提前建立的烽火制度,因此传讯时间大大缩短。

斥候眼见戈壁大漠中升起狼烟,当即层层汇报了上去。

此刻朱棣正在宴请一众军中大将,骤然间得知了紧急军情,当即叫停了晚宴。

“该死的死瘸子!”

“真是会找时间啊!”

朱棣怒骂了一声,随即看向了平安。

“平保儿,立刻率三万精锐前去支援!”

“坚守三日,哪怕最后放弃戈壁大漠,也要给朕啃下帖军一块肉!”

三日期限,这是朱棣的要求。

其实放弃戈壁大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问题在于,哪怕是放弃,也不能就这么直接舍弃,这对于己军士气而言是极大的打击!

张辅麾下有三万驻军,再加上平安的三万精锐,配合戈壁大漠中的水泥棱堡,坚守三日自然不是什么难题。

名将平安,作为两次险些刺死朱棣的顶尖名将,此刻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事实上,在靖难之役中,平安分别于于白沟河、单家桥、杨村等地屡败燕军,击杀燕军骁将王真等数人,败燕将房宽、陈亨、薛禄、李彬等七人,擒获薛禄,两次险些刺死朱棣,燕将中无人敢挡其锋,威名赫赫,战功无数,整个靖难之役中,朱棣屡次和南军大战,所向披靡,唯独在对平安、盛庸二人时才会挫败。

其统兵之能力,哪怕是朱棣这位燕王殿下,也是赞不绝口。

所以此刻战事骤起,朱棣第一个派出的大将,就是这名将平安。

平安也没有丝毫犹豫,跪地领命而去。

这对于他而言,本身就是一次机会,证明自身能力、建立功勋自保的机会!

先前因为降将原因,再加上靖难之役中太过出彩,以致于平安被永乐皇帝所忌,与盛庸一样险些被逼死。

多亏了李弘壁及时出手,从中斡旋保住了二人,并且利用帖木儿国东征一事,成功使得平安被拜为甘肃副总兵,得以再次统兵。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平安马不停蹄地赶到军营,召集了三万甘肃军精锐,星夜前往戈壁防线。

等他走后,朱棣与姚广孝也难以入眠。

毕竟戈壁狼烟起,证明帖军展开了大规模进攻,国战也彻底打响。

接下来,大明要面临的局势,并不怎么乐观。

“陛下,平安之才,有目共睹。”

“坚守三日并不是什么难题,我等接下来应该考虑的是,长城各军镇能否抵御住压力!”

姚广孝神情凝重地提醒道。

此刻大明主力大军,全都驻守在这别失八里,与帖国主力军团展开正面对决。

而其余都司守军并未调动,原因就在于长城沿线的压力。

鞑靼和瓦剌早已整军南下准备寇边,各大军镇的压力并不少于主力战场,这才是重中之重。

一旦某个军镇被北虏攻破,那大明极有可能陷入被动之中。

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