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都市言情 >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 第 213 章 高老师看看高冉冉...

第 117 章 席间,师丈还给卢...

作品: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作者:清澜皓月 分类:都市言情 字数:114万 更新时间:2024-05-31 20:39

席间,师丈还给卢校长、周老师以及关大爷分别敬了酒,感谢他们对高老师的帮助。

“也许事情本身不大。但放在那个特殊时期,就弥足珍贵。我先干为敬!”

菜色肯定是很丰盛的。

虽然赶不上师兄带自己去吃的御厨后人做的口味,但也相当不错了。

而且,这样的地方周老师他们待着也要自在许多。

真要把他们请去外交部大院,他们才不习惯呢。

最后师丈道:“大家也算是患难之交了。以后有什么事找我老常,都不要客气。我能办的一定不会推辞。要是觉得不便直接上门来,那你们就让于朵传个话。”

“好!”

吃过散了,顾朝暮先开车送于朵和关大爷回去。20台收音机非得有车才弄得回去的。

而且关大爷多喝了两杯也有些晕乎,不是于朵一个人搞得定的。

到了废品站,顾朝暮和迎出来的贺山一起把关大爷扶进东屋安置在床上才离开。

他还要去帮常家搬家。到了一看几个箱子都收拾好了,便和常宁一道搬上车。

师丈前几天拉回来的那个箱子,基本是原封不动又带走就行。

高老师的东西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儿去。

这个房子又不是就不要了。

高老师等行李都装车后,还特地说了一句,“之前的东西我都搬走了。”

外交部大院是有武警站岗的,肯定不会有小偷小摸的现象。

她说这句,也是省得之后还有不死心的贼再来。

到时候万一伤到常宁,或者被常宁伤到都不好。

周围的主的老师不少都走出来送了送。

听到这话有人了然,有人莫名其妙。

高老师说完挥挥手,“我其实每天下午还要过来两个小时的,大家不用送了。”

周师母道:“你还每天回来干嘛啊?”

“我儿子要准备高考,他说这里清净。另外,于朵学英语的事不能中断。我让她搬我那儿去住,她又担心考前搬来搬去的影响发挥。好了,我们就先走了。”

顾朝暮就开车把高老师和师丈送往外交部大院。

搬家这种体力活儿,肯定就不喊于朵了嘛。

哪怕小姑娘力气大,也还是小姑娘啊。

高老师说了,让她到时候跟着师兄一去过去。今天就可以省了认门这一出了。

今天刚搬过去肯定忙忙乱乱的,不过高老师已经提前约好了保姆上门收拾。

等高老师他们走了,不知道她那句话什么意思的邻居才知情人嘴里得到消息。

昨晚两点还是有人被动静吵醒了的。

有人道:“咱们不用担心啊,咱们又没啥值钱的东西。”

“不是,关键是谁啊?”

“没看见。常宁本来都要把那个人的头罩摘掉了的,高老师喝止了。不过,大概170左右一个男的。”

女的顿时就免除了嫌疑。不过170左右的男性这个范围未必太大了点。

就有人问道:“胖子还是瘦子?”

于朵那边又准备骑着三轮车去卖收音机了。

这都卖出去,就是20块。

离她能卖一台、得一台的钱也不久远了。

贺山这个星期修好了一台旧收音机,废品里又出现了两台坏了的。

不过只修得出一台。

这次也一起拿去卖。

因为是于朵请的师傅教他,所以前期也是卖够自主修的十台,才单独给他算钱。

以后就五五分账。

贺山读过高中,学起来上手也还算快。

临走于朵叮嘱贺山,“关大爷中午喝了点酒,你隔段时间进去看一下。”

虽然看起来没醉,也是自己走回房间。

但万一躺着、躺着酒劲儿上来了呢。

喝醉了的人,就怕被呕吐物堵住了气管。那可是要命的事。

贺山点头,“小老板,你放心。”

吴珍道:“小老板,上午有人想来借你的自行车。我说你锁着呢,一会儿再有人来怎么处理?”

于朵道:“是什么人?”

“就这废品站附近住的街坊。”

于朵心道:幸福里十六号院的邻居来借还多少说得过去一点。毕竟大家从小一起长大,或者那些姐姐看着她长大。可这废品站附近的人,压根没有私交啊!

而且幸福里这一片,基本都是机械厂的员工宿舍。

这样的家庭,一个家买一辆自行车是不吃力的,没必要向别人去借车。

不买只会是舍不得花钱,这种人肯定不借给他啊。你想省钱就用我的,想得真美!

于朵道:“除了我们幸福里十六号院的杨周路吴四位大妈亲自开口,其他人谁都不借!”

这么好的车,开了个头谁都会想借的。

她干脆说得清楚明白,除了关照她成长的这四位大妈亲自开口,其余一概不借。

至于二姐和嫂子那都是骑的大哥那辆,不至于非得来借她的。

她可不是那种脸嫩,不好意思拒绝人的主。

于朵说这话的时候,是当着厨房的王大妈说的。这意思很明白,就是王大妈她都不借。

“行,明白了。嗯,小老板干脆你真的锁上吧。有些人没皮没脸的,兴许会直接走过去在窗边看你是不是真锁了。我懒得和这种人掰扯!”

“好!”

吴珍很明白小老板这车为什么不愿意借人。

有些人,来借了小老板的车骑,没准转过身还要说她运气好,沾了高老师的大光。

干脆不借!

就自己当初找到这份工作,身边一堆找不到工作的,还有他们的家属,也在说酸话呢。

就算不是说算话,也说什么‘连吴珍都找到工作了’!

小老板如今把车锁上,明言不借。自己到时候就这么原话答复那些心头没数的人。

自己的东西,不乐意借就不借。

小老板这是理由都不打算找了,蛮好的。

用关大爷的话说就是比以前有底气了啊。

门口不远处和人聊天的胡桂芬道:“难道连她嫂子和她姐也不借啊?”

吴珍点头,“对啊,小老板特地点明的。而且,小老板哥哥家有自行车呢。如今家家户户基本都有自行车,干嘛非要来借我们小老板这辆呢?”

胡桂芬和旁边的人道:“瞧那嘚瑟样儿,又不是她的车。”

不过,多的她也不敢说了。

吴珍一个能改她一个半,很有威慑力。

于朵骑着车,一路吹着风往西单去。这个天气已经很热了,不过骑行中是有风的就还行。

二姐说他们在火车上遇到的劫匪,基本只针对火车和长途货车。

听说如今长途火车司机出远门,驾驶室里都是准备了钢钎或者西瓜刀的。

但在北京市内,她这么骑着三轮车,还是没人敢抢的。

三只手有,但绝不敢明抢。

所以她一路过去还是比较安心的。

这会儿去已经没空位置了,于朵就直接镶在二姐的车摊旁。

于凌也坐在凳子上,前头田玲和齐欢在卖衣服。

她俩是伙在一起拿提成,所以相互协作做得很好。

看这架势,都出师了。所以二姐只是在旁边看着。

于凌很快就要第三次南下了。

徐然那里带着四个‘镖师’练拳脚功夫,也有几天了。

主要教的是打架的技巧。不可能给他们留时间慢慢练习的。

看到于朵,于凌道:“上午已经有客人来问过了,我都和他们说你下午才来。”

这生意确实是好,往这儿一坐,完全不用吆喝的。

不过今天的新机好像比之前两回加起来都要多啊!看来那位京大教授的高足也很接地气嘛。

于朵坐下,拿出一新一旧两台收音机摆在板子上。

照旧开了一台听BBC。

生意果然陆陆续续的就来了。

“今天只有一台旧的啊?”

于朵笑道:“那哪能经常有啊?之前积攒的都已经卖掉了。”

旧的那台稍显陈旧、斑驳。她最后14块就卖掉了。

新的不讲价,还是50一台。

下午的时候徐然过来了一趟。

他皱着眉头告诉于凌,“我去邮政公司问过了,确实有邮寄的业务。但是,贵!把那个钱算上,我们利润减半都不只。但关键还不只是贵。”

于凌道:“是什么?”

听到利润减半都不只,她就打退堂鼓了。

就是她说的,一天那么多趟火车、一趟火车那么多车厢。

不可能每次他们都遇上吧。

富贵险中求,如果要一味求稳她没必要做这个。邮寄的利润低这么多,她不如多找几个点安安稳稳卖鸡蛋了。

反正这北京的医院那么多。

就算抢地盘不容易,也只是不容易。挤一块地盘出来,总比去南方风险小。

“同样不安全。那个邮政公司的工作人员和我爸蛮熟的,他给我说的老实话。他说跨省的货物,邮政也是靠火车在运送。但火车沿线你也看到了,会有人扒车,把运货车厢码放的货一麻袋、一麻袋的扔下去。下头还有人接应。然后扒上火车的人再跳车走回去。这种就是随机的了。运气不好,那一趟的几麻袋货就全丢了。还不如咱们坐火车带货呢,遇上了至少还能一搏。丢了的货就很难找得回来了。公安人手不足,多少大案要案都顾不上呢。要去找邮政索赔,手续很复杂。而且只会让你等公安追查的结果,耗日持久拖到你没时间再找上门去。而且就算运气好赔了,也不可能全额赔。

于凌呼出一口气,“那还是照原计划,让关青宝他们四个跟我们一起去进货吧。”

两千的货,塞六麻袋差不多。只要能保住两麻袋就保本了。

于朵听得一愣一愣的,外头比她想象得还要乱!

于凌道:“不然你以为呢?那之前十年,什么都乱套了。如今是拨乱反正了,但肯定不能一拨就全部归正了啊。而且,司法系统、邮政系统,这些统统都还处在没完全正常运转的程度呢。”

于朵道:“我这没出过远门,虽然无知了点。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啊。”

徐然笑了起来,“之前十多年里没有被迫出远门的,那就是幸福啊。”

只要不在必须下乡之列,安分守己待在北京日子还是过得去的。

当然,那也是因为有几千万知青离开了城市,把城市里的资源让出来了。

于朵继续卖收音机。

不过今天货有点多,一直卖到了五点钟于凌收摊子都还剩三个。

于朵便和二姐的自行车一起回去。

下午四点的时候,于凌骑二八大杠跑了一趟银行。把已经卖到手的现金存到了折子上。

于朵便托她把自己卖得的650块也存了。

钱太多了,不敢都揣在身上。

田玲和齐欢则一起把三轮车摊骑回去。

大家都住附近的,还比较方便。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