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都市言情 >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 第 213 章 高老师看看高冉冉...

第 33 章 于承吃了手撕鸡腿...

作品: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作者:清澜皓月 分类:都市言情 字数:114万 更新时间:2024-05-31 20:39

于承吃了手撕鸡腿道:“嗯,让小钟有空到家里来坐坐。我还没见过这个妹婿呢。”

虽然不是什么正式工作,但和他最初的预想也算是不谋而合了:一个能挣钱男人把于凌娶走!

于凌道:“他都让我不要再去了,说会越来越忙。可能过年后能有些空闲吧。”

于朵好奇地道:“他们包饭还吃鸡腿,伙食开得相当不错嘛。不过二姐你拿回来的是个完整鸡腿。那姐夫岂不是没肉吃?”

别说两个小孩了,她都有点被这一口吃的收卖了。

这年头能给人吃肉,多大的功德啊!

尤其她今天本来有些郁闷的,都被滑嫩、可口的鸡腿肉治愈了不少。

早知道晚上能有个鸡腿,今天她就不买肉了。

那这个月就可以多一个吃肉日。

于承道:“估计晚上还有肉菜吧。小钟就腾给于凌吃了。”

那还算不错,于凌也不是纯粹倒贴。

不说一定要吃他什么,但得有个态度。

于鹏笑眯眯道:“然后大姑就拿回家给我们大家吃了。”

平常日子吃到一个鸡腿,那真的是跟过年一样幸福啊。

这肉一吃,大家的心情都好了。

邱新梅看就连于朵的情绪都还可以便道:“那你们两个有没有谢谢大姑啊?”

两个小的赶紧道:“谢谢大姑。”

一家子嘛,没有隔夜仇。

而且最关键的那个工作,于承和邱新梅也承诺会做出赔偿了。

还是要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有台阶下就都下来了。

父母的遗像还在堂屋里挂着呢,当着他们一直闹腾,还是有些心虚的。

所以虽然之前闹过,这会儿饭桌上的气氛还可以。

“不用谢。他们中午是两荤一素。除了这个鸡腿,还有个豆芽炒肉丝。”

于朵道:“大冬天哪买的豆芽啊?”

这个季节可不好发豆芽。

物依稀为贵!就算有发出来卖的,肯定也贼贵。

于承道:“人家就是做这个的,物资肯定丰富。”

做哪一行的,肯定多少能占到哪一行的便宜。

他一个朋友在电厂上班。厂子内部用电是不要钱也不读表的。

这样的天气,说是宿舍里一人一颗100瓦的大灯泡,一整晚亮着暖被窝。

比灌的盐水瓶恒温。

邱新梅道:“那麦乳精就明晚再兑给你们仨你们四个喝了。不能一天穷、一天富的。”

十几块一瓶呢。

是于凌回来之前她托的人,排了一阵的队才排到。

那会儿不知道接下来整整支出了700块。

唉,真是想想都心疼啊!

她是不好临时去取消,其实有点舍不得花这个钱的。

要是去取消了,下次还怎么托人给带东西啊?

去年家里给俩小的做的新衣服,还是人家小范拿回来的瑕疵布呢。

那种瑕疵布,其实有瑕疵的就一小部分,裁掉就和好的一样了。

甚至有人干脆不裁,花纹不一就花纹不一好了。

这种布一般外头的人都拿不到的,好便宜的。

是小范和卖布那个柜台的人关系好,平时经常互通有无。

她拿回来给自家孩子做了,余下的匀给了这两兄妹。

于朵道:“那他们一个月给开多少钱啊?”

她还蛮好奇这个的。

尤其昨天听那些知青说了自己打算去做什么糊口之后。

当时她感觉路子一下子宽了好多,思路都被打开了。

要不是高老师给的工作和围炉煮茶的见闻,这次工作落空她没这么快接受的。

于凌高兴地道:“说是过年这个月得从早到晚,两块钱一天。”

于承一惊,那干满一个月比他这个三级工的工资还高了。

不过,也就是这个月工资高,而且无风险。

长期当然还是当工人好啊。

能有铁饭碗,谁去冒那个风险?成天跟打游击的似的。

讲出去也不是多光彩的工作。

而且那被抓到了,是真的要蹲号子的啊。

想到这里于承又觉得自己刚一高兴,就邀请钟言到家里来有些冲动了。

他道:“你们在外头,千万不要讲钟言是在黑市做工的。”

于朵和邱新梅对视一样,“那咱家托姐夫买了东西,大宅院里的人能看到啊。回头问我们是不是有门路,这不好不帮人捎带的呀。”

她们平时也找人捎带东西的。

“那,捎带归捎带,不要讲于凌男人在黑市干。”

说完问于凌,“那你们打算几时复婚?”

于凌道:“总要等忙过了再说,应该年后吧。我也打算问问看有没有出租的房子。”

于朵道:“不好找的,如今家家户户基本都不够地方住。人均居住面积只有5平方。”

其实比起来她们家还算是好的了。

还有没结婚的兄弟姊妹,中间拉一道帘子就共享一个房间的。

然后高低床,还有像姐夫那样用长凳子和门板拼接在床边睡的都不少。

于凌道:“嗯,反正平时帮我留意着吧。我不挑,一个单间就好。”

一个单间应该8块钱左右一个月。她和钟言现在负担得起了。

说来她们回城不到一个月,钟言就能有收入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唉,真想孩子!

可是答应了那家老乡他们不能再去打扰的。

人家说一岁多的孩子还不记事,还能养得家。要是大了是不肯要的。

还说回头要搬家,这样邻居也不会知晓。

那孩子送出去,就算是和她们断绝联系了。

邱新梅听到于凌要找出租的房子,听得舒心畅意的。这可是太好了!

于朵点头,“行,我帮你留意着。”

“对,你天天往教师宿舍那边跑,看看那边有没有出租的。”

那边的房子都还不错,而且邻居也都是知书识礼的人。

于承不看好那里,“路璐两口子在学校工作这么多年了,一家三口还在娘家挤着呢。那还是两个老师的家庭呢。”

这几年学校都没有修新的宿舍楼。

小范就是路璐的弟媳妇,最近和邱新梅很有共同语言。

邱新梅看一眼正吃着鸡腿肉的于朵。

还是朵朵命好啊!

一个临时工被截胡算什么?回头和辛家儿子定下来,正式工都不在话下。

关键就是公公是后勤部主任。

回头年年得先进、长工资,分房子也会比旁人快许多。

那就什么都不用愁了。

这年头自己干得好,也要上头有人帮衬的。

不然就算她之前忙活这么几年,白忙活了!

人人都知道她样样都出众,可领导有亲戚要进,还不是就把她挤掉了。

可惜自己和于承虽然是双职工,却是分不到房了。

因为,他们有一套继承自公婆的房子。

要是公婆还在,如今一大家子挤着不够住。他们两个分到房的概率就很大了。

而且公婆如果还在,还能多两份退休工资呢。

虽然他们都是内退的,退休工资在原工资基础上打了个八折。

但二位老人都是节约的人,用不完的啊。

再和辛家结了亲,以他们俩的工龄铁板钉钉能再分一套。

这都是不怕人说嘴的。

她才不会轴得有好处都不要呢。他们又不是不够条件。

邱新梅吃过晚饭,急急忙忙的出门去了。

她要去一个小学同学家里。那同学的哥哥就是肉联厂的。

那家人人品还可以,答应了不外传的事不会往外讲的。

于朵一边收拾碗一边道:“嫂子大晚上做什么去啊?”

冬天天黑得好早的,吃过晚饭很少人回出去。

嫂子回娘家才过了两天啊。

而且他们前两天是回去讨债的,估计邱大妈当时脸都快掉地上了。

嫂子也不会这么快又想去。

于承道:“哦,她一个同学带话,找她有点事。晚一点我骑车去接她。”

要是辛家小子有些什么原则性的毛病,那这件事最好就这么船过水无痕的过了。

所以这时候不用告诉于朵。

不过,最好是没有啊。

如果真结成亲家,他们家也算是朝中有人的了。对以后升职加薪大有好处。

他说着看看于朵,“你这情绪还比较稳定啊!”

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前几天不是还跟那什么似的么。

于朵心道:那天跟你闹一场,就是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刻了。

至于今天,她下午听高老师特地给她讲了年轻时候和师丈隔着大半个地球,如今也隔山隔海的经历。

但他们终究是要迎来团聚了。

嗯,师丈肯定也在盼着团聚。他们父子每年都有几封信来的。

要不是通信不方便,还能跟多些。

想想高老师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于朵觉得她自己这点波折也算不上什么了。

而且,她不是很快就找到一份新工作了么。

现在也不求什么铁饭碗、稳定收入了。

只要能有收入、自给自足就是好事!

有个努力的方向就好!

“事情都已经这样,尘埃落定了。我还能怎么样?咱家又没有一个副厂长亲戚。”

于凌笑道:“你想得开就好!”

嗯,今天见到钟言的状态很好。她也觉得自己应该把心放宽一点。

钟言这里有了一份进账,她暂时也衣食无忧。

昨天真不该想着和小妹争‘遗产’份额的。

谁能知道她今天就‘失业’了呢。

于朵和于凌一起收拾了,就回房间拿出今天学的英语复习起来。

她大声读着,不但于凌和于承,就连路家、周家等人家都听到了。

周大妈从窗户探头出来问于承,“于朵这叽里咕噜的在干嘛?”

看她之前的样子,不像是受了大刺激想不通啊。

其实杨家也听到了,不过杨大妈很淡定的告诉了家里人是怎么回事。

于承仔细听了听道:“听着有点想外语。”

于凌道:“就是外语,她今天开始跟着高老师学外语了。说是咱们和漂亮国建交了,以后和英语国家的往来一定会更多。学了外语以后吃香!”

路大妈道:“这于朵可真是个百折不挠的性子啊!”

于承道:“不能把注都下在一个地方啊。技多不压身,她乐意学、也有人教就让她学好了。”

最近《新闻联播》也常说外国的事,看着风向是变了。

反正也不要学费的。

杨大妈走出来道:“你中午说之不尽还能去读高中?”

于承点头,“是啊,商量好了的。如果这个工作落空,让她去读高中。”

想到他们家三兄妹是怎么商量的,几个大妈都不由得露出笑意来。

笑得于承有些讪讪的。

杨大妈道:“嗯,于承和小邱供着三个读书的也是辛苦了。”

别笑了,只要送去了就算是好的。

辛苦供了还要被嘲笑,这就让人下不来台了。

周大妈立即接口,“是的、是的。你爸爸、妈妈知道了一定会高兴的。”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