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骄奢文豪 > 第148章 最后一个梦(7)

第81章 冰山一角(4)

作品:骄奢文豪 作者:三春景 分类:历史军事 字数:92万 更新时间:2023-01-27 18:15

阿瑟走进房间的时候,艾普莉随手在早餐桌的便笺纸上写:

‘一个诗人也许会死,但他的缪斯不死’(注一)

艾普莉是在床上吃的早餐,穿一件浅红色的内衣裙,头发乱糟糟的,床桌上的茶杯空了,饼干吃掉了两块,煮鸡蛋还剩下半只——艾普莉吃不下什么,因为早晨的低潮期。

但奇怪的是,明明情绪低到了极点,她的想象力却像是一丛野草,在意象的世界里疯长。故事的碎片和零散的诗句在她的脑海里徜徉,故事在成型,诗句在离散远去,朦胧迷幻下,她什么都不能做。靠在雪白的、松软的大枕头上,眼光射入她的眼睛时,她才从一个长长的梦境中清醒。

“法内”她一半是清醒,一半依旧在意象的世界。

阿瑟看到了被阴影切割的整整齐齐的阳光,落在艾普莉的眼睛上,那双绿眼睛半梦半醒。他知道艾普莉有的时候确实会落入到这种状态,这种状态中的艾普莉给他的感觉就像是一艘小船,顺着水流而去或者静静停泊——这有点儿古怪,甚至超常,但他根本无法移开视线。

阿瑟坐在床边,搂住这个深受缪斯女神爱护的姑娘阳光和属于人的体温真实而温暖,将艾普莉从意象的世界拖出。

艾普莉忽然就笑了起来,从床上跳下来,去浴室洗澡、梳头,然后换了一条条纹背心裙——他们已经回英国两天了,现在住在本廷克家在伦敦乡下的房子,避开了伦敦媒体的过度打扰。毕竟刚刚拿到美网冠军的阿瑟正是红人,媒体非常‘关心’他呢。

本廷克家在伦敦乡下的房子不算特别大,是非常经典的英式乡村别墅的风格。房子外墙裸露出红砖,然后爬上了绿色的攀援植物,还有漂亮的可用于下午茶的小花园,木制栅栏

艾普莉最喜欢这所房子的花园棚屋,如果是阳光明媚的日子,很适合喝茶。不必晒太阳,也不用躲进屋子里。

“今天有乡村集市,步行不到五分钟所以”当艾普莉从盥洗室走出来,还调整了一下耳垂上的珍珠耳环,阿瑟倚坐在梳妆台旁,拉住了艾普莉:“想要去吗?”

艾普莉思考了一下,点点头:“好啊,我们可以买一些鲜花和水果今天吃芝士水果好吗?”

阿瑟点点头说‘好’。

其实他们住在这座乡村别墅里,依旧是有人照顾他们的。不只是有人负责打扫卫生、做饭,还有人按日从城里送来各种所需,水果鲜花并不需要他们去乡间集市购买。不过艾普莉没意识到,阿瑟也不在意就是了。

艾普莉穿了一件黑色夹金线的真丝罩袍、戴了一到了这件事,还给艾普莉和阿瑟看了这本法国杂志。

所谓的‘一系列’照片,其实就是艾普莉出现在这次美网场边时被拍到的照片。

说起这件事,艾米丽还忍不住笑了:“据我所知,‘c&l’的设计师已经打算以这一系列照片为灵感,做明年的春夏设计了。”

‘c&l’是两个新锐设计师的品牌,当下已经被某奢侈品集团收购。虽然地位上不能和那些耳熟能详的大牌相比,但也是很有格调、很被看好的新出品牌之一。两位设计师被认为是新生代设计师中极有才华的,之前已经出过不少饱受好评的设计了。

“我认识‘c&l’的设计师,他们告诉我,明年的‘c&l’女装会看到很多牛仔元素。”艾米丽之所以知道这件还未传到外界的事,当然是因为她和设计师有私交。

艾普莉在美网期间去看阿瑟的比赛,穿衣其实是很随意的,没有特意要怎么穿。不过她那段时间穿衣确实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很喜欢牛仔。

比如说那两张最出圈的照片,正赛第一场就是运动短背心和牛仔背带裤叠穿,决赛那一场则是吊带上衣和包臀伞裙,吊带上衣是藏青色的,上面有白色的枫叶印花,材质偏硬括,包臀伞裙是深蓝色牛仔布料的。

“他们知道我和你是朋友,想要通过我牵线,我觉得他们已经视你为缪斯了。”躺在花园棚屋的躺椅上,艾米丽放松地摊平,又看了看自己刚做好的指甲,笑了:“按照他们的说法,你是‘前所未有的’‘不可思议的’。”

“他们对你的夸赞太多了,他们说你可以开创新的流行——在消化了十年前的辣妹风之后,你又更进了一步,让辣妹风里的廉价感消失了,反而有了高阶感。”

并不是说辣妹风有什么问题,所谓的廉价感,换一个词也可以说是平民化、街头时尚。但不得不说,辣妹风里大量存在的金属色、荧光色、亮片、露脐、牛仔这些都让衣服像是从打折店、二手店里淘来的滞销单品。

搭配的好看当然还是好看,还很容易出个人风格,但高级是不用想了。

也不是说艾普莉让这种廉价感消失,甚至有了高阶感,就比之前的辣妹风更加高明。这就像是两个品牌,一个是代表浮夸、炫耀、新富豪(比如范思哲),另一个代表高知、实用主义(比如普拉达),都是,大众传媒有的时候就是玄学,根本不知道什么能火,而一个东西火了之后来分析,也只是说什么都好像说得通。

“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艾普莉也睡在躺椅上,和艾米丽隔着一张咖啡桌对望了一眼,低低地说。

新闻都是有时效性的,过了这段时间大家就会关心新东西了。

艾米丽看着端来饮料的阿瑟,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艾米丽和艾普莉都没有想到,就在半个月以后,阿瑟出国进行训练,关于他、关于艾普莉的报导少了很多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篇新的报导改变了一切,让媒体的注意力再次回到了艾普莉和阿瑟身上,准确的说是艾普莉身上,这一次阿瑟的‘戏份’并不多。

因为是美国的报导,所以一开始艾普莉并不知情,直到她的图书经纪人罗伯特先生将新一期的《名利场》杂志拿给她看——这一期《名利场》花大篇幅报导了关于艾普莉的事,准确的说,《名利场》曝光了艾普莉就是‘玛丽·伦敦’的事。

这篇报导一发,影响很大,罗伯特的合作伙伴特意打电话询问,他这才了解到这件事。

无从得知《名利场》杂志是怎么下定决心要揭开艾普莉就是‘玛丽·伦敦’的,明明相比起美国那边,英国这边知道这件事的人要多不少——而之所以英国这些知情的媒体人并没有曝光这件事,并不全是因为‘泊世’的公关。

在当代传媒下,没有任何人能够捂住一个真正的大新闻!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大家其实也不确定这件事写成新闻就能火。

在这个人咬狗都不能搏新闻版面,大家都在无所不用其极地捕风捉影、炮制丑闻的时代,多的是标题耸人听闻、内容也确实劲爆的新闻出来。然而,这些新闻并不一定能火。应该说一条新闻要火,里面的因素也挺多的,很多时候不只是新闻本身的原因。

既然是这样,又有‘泊世’的公关,少数知道艾普莉就是‘玛丽·伦敦’的媒体人也就抬手不管了。有同样的精力和时间,大可以追踪报导另一条大新闻嘛。反正当代世界,从来不缺少当红的人、当红的事。

这样一来,关于‘玛丽·伦敦’,这个这几年红得发紫的小说作家的真实身份,居然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知道的不会说,不知道的又始终抓不到相关内幕——在极少有人知道艾普莉就是‘玛丽·伦敦’的美国,居然被媒体嗅到了线索,而且最后还真的不曾取得艾普莉这个当事人的默契,就发出了报导!

只能说,极少数的情况,遇到了另一个极少数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