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都市言情 > 人在三国,金手指是拼夕夕畅买 > 第 43 章 家被偷了

第 39 章 华佗来了!

作品:人在三国,金手指是拼夕夕畅买 作者:学做饭的兔子 分类:都市言情 字数:27万 更新时间:2024-05-23 06:46

19世纪,写出《战争论》的普鲁士将军克劳塞维茨提出过一个概念,战争迷雾。

受限于探查失误,通信不及时,敌方决策变化,有意迷惑,己方利益纠葛等诸多元素,战争中大大小小的信息都是不确定的,犹如迷雾一般的存在。

显然,无论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他们三个人掌握的信息都是不一致的。

刘备不用多说,曹操的信息来源,主要靠派遣先遣兵和斥候走陆地南下探查,无论是直接观察城上旗帜,还是通过假扮商人农夫来打听当时发生了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还得要小心别因为形迹可疑被抓起来,那直接回不去了。

不过回不去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毕竟在之前撤退追击的反复拉扯下,沿途的百姓早就跑得没影,以至于来回路上的补给直接成了大问题,走一趟,直接和贝爷德爷一样,荒野求生了。

如此一来,曹操收到的军情不仅难以保证绝对真实,还要慢上许多。

而相较于消息多从陆地传递的曹操,依靠汉水,最快一天一夜就能收到前线消息的孙权,这些天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先是听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说所到之处皆无不降,就连刘备也被狗撵的一样往南边跑,孙权忧心忡忡,手下也都是人心惶惶,不少都嚷嚷着赶紧投降算了。

可转头,孙权又听闻带着十多万百姓南逃的刘备占据了江陵,一个回手掏,将率上万荆州兵追杀的曹纯俘虏,又将率两万北方兵的曹仁逼的退至麦城,没三天就把城攻下来了!

看完战报的孙权只觉着红红火火恍恍惚惚,仿佛被刷新了世界观。

打仗这么简单的吗?

还是曹操老了,打的菜了?

感觉我上我也行啊!

速败与速胜往往是一体两面,在刘备战绩的刺激下,不止孙权如此觉着,其他江东臣子看着战报,也生出了相同的心思。

刘备不过是织席贩履之徒,那点兵力都能打赢,我江东足足有雄兵十万,怎会输给千里而来,兵疲马倦的曹操!

哪怕意识到不对的黄盖等人极力劝阻,依旧没能刹住这股风气,好在孙权没有彻底被僵尸吃了脑子,只先派了一万水军。

彼时曹操还不知道曹仁大败,见孙权主动攻来,当场就笑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吴军大败而归,不仅士兵的家眷在哭丧,城中的世族也如丧考妣般痛哭起来。

放不下心,抓紧赶回来的周瑜见这一幕,心中有无数话想说。

可惜,说是来不及说了,城中想投降的世族更胜过往,就连孙权也犹豫不已,周瑜当即和鲁肃一起,努力打消了他的念头。

江东世族他们投,不过是换了个顶头上司,曹操还会启用他们治理,你孙家投,还有个鬼的活路!

性命之危下,孙权迅速冷静下来,也开始重思应曹之策,这一想,别的不说,两度将曹军打崩的刘备,就很有联合的必要啊!

巧了,刘琦也是这么想的。

刘琦,荆州之主刘表的长子,今年对他来说,是大事之年。

因父亲宠爱二弟刘琮,蔡瑁等人又频频诋毁于他,刘琦无法,只能先去江夏驻守,以免惹怒父亲,父亲病重之际,他曾返回探望,却被蔡夫人等人拦住,连面都见不得。

父亲死后,这些人立刻拥刘琮继任荆州之主,继任也就算了,刘琮还将侯印送过来羞辱于他,气的刘琦当即摔在地上,返回江夏征兵,准备借奔丧的名义讨伐。

只是刚招完人,曹操南下了。

接下来的战局几天一大变,掂量着自己这点兵力,刘琦便生出了借助孙权之力的想法,同时也未曾放弃寻比自己更擅征战的刘备,正好给两方搭上了线。

刘备虽说不缺后勤,但时间较短,那些北方兵还没有消化下来,不能派上战场迎战,水军也不是很足,倒也需要与孙权联合。

虽然各有所需,但两方一见,一个尴尬的问题便摆在了面前。

众所周知,联盟这个东西,向来是不靠谱的。

昔日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人心各异,最后简直成了笑话,那还是有袁绍为盟主,现在两方虽然目标一致,但实力也基本上相等,那问题来了。

联合起来后,听谁指挥?打胜后利怎么分?

“江东六郡八十一州都担在我肩上,岂能任由只占江陵麦城两县的刘备随意所指!不然这江东六郡是我的,还是他的?!”

在这方面,孙权对周瑜强烈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还有那荆州,正处汉水上游,其下有赤壁、番阳等大湖可练水军,待他水军成时,直顺汉水而下,一天一夜就可到我武昌,若是让他占了全部荆州,分明就是把自家家门打开,随意由他进来了!不行,这绝对不行!”

从孙权的角度来说,他的愤怒并没有错,周瑜也认同荆州不能全部拱手相让,指挥权更是无法给,只是他们提出的条件,对刘备来说也挺无法接受的。

于是,在这场孙刘联合会议上,双方充分的交流的意见,互相增进了了解,在共同对共同抗击曹操上表示了赞赏,并确定了孙权派遣周瑜负责汉水上的水战,刘备将关羽和其下七千水军借调给对方指挥,而他负责从襄阳至麦城这部分陆战,以缓解对方压力,并对此保持密切沟通。

但在荆州归属上,双方各自保留态度,并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力。

总之,会谈是有益的,成功取得不少成果,至少曹操确定了这两人真一起合力来打他了!

人还没有来齐的曹操只能一边在当阳,远安,编县乃至宜城这几个地方与刘备开始拉扯,又派遣水军从夏口和周瑜打了一仗,因战事不利,不得退回宜城前三十里的汉水南岸安营扎寨,而周瑜则带领水军驻扎在北岸,双方隔水相望,暂时停下休整。

大大小小的战役,涉及的不只是他们,百姓也受到不少影响,连行商都被困在了原地,不敢乱走。

而在被困的人当中,就有几位名人。

“咳,咳咳,咳咳咳——!”

木榻上,发须皆白的老人反扒着,对下方的痰盂边剧烈咳嗽声,边不断干呕,老人的儿子彭辙满脸焦急,伸手拍着对方后背。

“父亲可曾缓些了?”

干呕了好一会儿,老人才缓了过来,他借着儿子的力气,勉强坐了回去,半句话也不想说,而是像破风箱似的喘着粗气。

见状,旁边站着的儿媳立刻将温水递了上去,丈夫彭辙极为熟稔的接了过来,亲自拿着汤勺,一勺一勺给父亲喂了小半碗。

这总算让老人舒缓了几分。

见父亲模样转好,彭辙这才重新将碗递给妻子,起身,略有些歉意的对简雍说道:

“家父身体有恙,实在是怠慢简兄,还请见谅。”

“彭弟这是何话?此时你还能收留我等,已是大恩,何谈怠慢!”

简庸摇了摇头:“还是令尊身体要紧,先请华、谌两位神医为他医治吧。”

“是,是得赶快医治。”

彭辙立刻侧身让出了位置:“快请两位神医看我父亲究竟患了什么病?”

这两位神医一男一女,年龄皆过半百,男医正是刘琰特地让关平所寻的华佗,他身形偏瘦,背着布囊,衣衫简朴,不过精神头极好,明明年龄比彭辙父亲更大,可看模样,众人都觉得他能再比彭父多活个十年以上。

而另一位女医,说医者不太对,她姓谌,字婴,为修道人士,主养生之术,偶尔兼职行医救人,外人多称谌母。

之前,谌婴一直在丹阳郡久居,近些年与人游历,中途分散,听闻华佗在此,特地过来与之相见,恰好遇到简雍关平带着后世医术来访,又说了天师,听起来与道家颇有渊源,不由得心生好奇,准备一同前去看看。

谌婴作为兼职医生的道士,行医水平和华佗这种以行医为生的医生相比,自认做个弟子也不过分,不过在这个胎教肄业的环境下,她的治病水平也能吊打99%以上的人,甚至在养生、妇科,以及口才与拿捏病人心态上反胜华佗不少。

此刻寄居人下,谌婴自然肩负起了沟通的重任,不惜借自己抬华佗的身价,完美的做到了边治病,边安抚病人和家属情绪。

药方开完,煎药有华佗身边的医童来,倒不用他们继续操心,一行人返回院落准备休息。

见周围没有他人,华佗才叹了口气,开口道:

“天气转寒,极易生病,如今又逢战乱,情况更危,这一路走来,所见风寒者已不下三十余人,我心有不安啊。”

汉时谶言(预言)兴盛,华佗没有明说担心有瘟疫,以免真的会应验,但如今的认知之一就是战争会带来它,他不说,大家也心知肚明,只是现在虽有医胜在,却没有多少药可用,真出了此事,自保都难,犯愁也无济于事。

“华翁不必忧虑,先来饮些水吧。”

也因如此,关平特地倒了杯水,递给了对方,安慰道:

“我听简先生说,如今战事已停,再走一日,就能走水路从汉水而下,四五日之内就能到江陵城,之前天师命我请你,正是为了应对此事,想来已有解决之策,等到了后,必然能迎刃而解。”

是吗?

可若真是如此,为何还要寻我来解决?

华佗轻叹一声,没有说什么,而是接过来竹杯,饮用两口后就放到了一边,然后郑重的从怀中将那份只抄了个开头的‘医书’拿了出来。

翻看的次数多了,即便保存再好,纸张也有些发皱,磨损,华佗心疼坏了,他小心翼翼的将纸放在案几上,观看着上面的字。

甘草,人参,当归,黄精,知母,铁线草,肉苁蓉……一个又一个草药的名字从眼前滑过,总量竟多达千余种,后面还专门附录了数个单独药草的释名、气味,乃至主治,尤其是主治,几乎等同于药方,详尽的单拿出来学会这一味药所能病症,就可以行医问诊了!

这样的经验,要积累多久?又价值多少?

华佗无法判断。

但能拿这些来请他的,已不能用诚意十足来形容,而是更难以形容的重视,所以看完这些的华佗没有问其它,他毫不犹豫就跟关平动身了。

只是沿路上的见闻,还是让华佗忧虑起来。

医者行医治病,靠的不是自己,而是手里有药,但药着实难求,如今天将降疫,天师,那样的真仙人……真能取药救助百姓吗?

这么长时间,她会不会已经厌倦了凡间,转身回了天界呢?

种种不安的猜测从脑海中略过,华佗忍住不想,他反复翻看起来这些又过于简少的‘医书’,边按照过往行医的经验,将上面所提到的陌生药物名字与实物相对应,再联系现在所流行的病症,思索起来合适的治病药方。

过了一日,一行人再次启程,赶往江陵城。

沿途赶路不必多说,等到了江陵,华佗也不顾这一路而来的辛劳,直接就求见天师。

简雍关平见他意已绝,拦不住,也只能请人通报。

彼时刘琰正在面试她的老师,不,应该是内参。

虽然她的真实身份已经属于半公开的状态,但再怎么说,明面上还是天师。

天界来的仙人,天师,怎么还需要再给自己找个老师呢?

这终究是东汉末年,人们还是遵循旧有思想,惯性的力量是可怕的,一旦确定,这人身份不仅会让他人误解,同时也会给此人带来极大的利益。

刘琰完全不想让一个只是启蒙的家伙,靠她谋取难以察觉的私利,索性不选老师,选起了‘内参’。

参,取参谋之意,内就更好理解了,她身边的人,这和谋士有些相像,不过没有事务给内参做,除了教自己识字外,刘琰会拿着大大小小的事问他,而此人给出他的看法,这正好让刘琰再钻研钻研如何揣摩人心,分析对方的目的为何,所求利益,使用的话术等等。

即便内参这一职没有实权,所得的隐形名声也少了不少,但到消息放出去之后,还是有大把的人来投刘琰,他们抱着不同的目的。

有身份偏低,无人举荐的寒门文士想来碰碰运气,也有人想影响她来牟利,又或者是想以她为跳板,在出谋划策得她赏识之后,能去刘备手下做事,又或者是被刘琰提拔,掌些有权之务之类。

不得不说,选人玩儿的过程还挺有意思,熟练后,刘琰在与他人的相处中也越发轻松,唯一的缺点,就是由于试用期不过的人太多,招聘的俸禄也越发上涨,而外界也开始传她她性情飘忽不定,难以琢磨的谣言——

好吧,也不是谣言。

微笑着听完面前文人的长篇大论,刘琰招招手,侍女便托着一个由红布所盖的托盘走了上来。

见这表示拒绝的托盘,刚才还滔滔不绝的文人瞬间懵了。

不是,这不听的挺好的吗?怎么就忽然拒绝他了!

文人恍恍惚惚的走了。

郑高笑嘻嘻的上前:“天师,您身上的谣言又要多一分啦!”

“就你多嘴。”

刘琰白了他一眼,又问道:“赵将军谢礼你准备好了没有?”

之前建造纸厂的时候,刘琰不仅在江陵这边拉了对方当苦力,去麦城、找到煤矿后的一应事务,都是他出的力,刘琰主要负责研究技术上的难题,等纸造出来后,她更是拍拍手,什么都不干了,后来直接把赵云丢在了造纸厂处理后续,她自己带着大批纸张回来了。

虽然这些事情都属于正常的调动,并未多影响赵云的主职工作,诸葛亮后来也请糜竺去造纸厂管理,将赵云调了回来,但再怎么说,也是拉着人家加了那么久的班,现在人回来了,总得给点加班费,奖金什么的。

刘琰学‘礼’的目的,只是为了知晓现在的社交底线,知道怎么与人相处,而不是拿它来约束自己,又或者让自己变成‘皇帝’,相反,知晓部分后的她更随意自在,开始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方向而发展。

“早就准备好啦!”

郑高得意的拍了拍圆滚滚的肚子,在天师身边后,他也正常穿起了衣服,兼职起来刘琰身边何悯来不及处理的琐事,而不是穿成葫芦娃那样,讲着笑话由人取乐。

“您拿出来的仙物太过贵重,赠送起来赵将军肯定会拒绝,我特地换了些行商带回来的绸布,又备了千金铜钱,以及一本后世兵书,皆是赵将军所需又难以拒绝之物!”

“很好,等他来后记得送过去。”

刘琰满意的点了点头,正要开口,有人忽然跑了过来:

“天师!简雍先生回来了!他说您寻的华佗已到,正等着求见您呢!”

嗯?

谁?

华佗!!

我历史课本上和张仲景占了一页的华佗竟然来了!

他总算是来了!

搞笑版三甲医院总算是可以往真正的三甲医院进化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