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游戏竞技 > 我靠打副本暴富[年代] > 第190章 柚子

第63章 养鸡场

作品:我靠打副本暴富[年代] 作者:景漫冰 分类:游戏竞技 字数:84万 更新时间:2023-04-25 15:54

王绍并不是一个人回来,他身后还跟着马建国和马逢春。

“听王知青说你们种的木耳能收了,我们来看看。”马建国笑着说。

知青们有事情做,挺好的。

他对本大队的知青们越来越满意了。

虽然干农活他们是新手,不能强求,但他们不安于现状,还想着挣钱路子,大队部表示很欢迎。

马逢春一眼就看到篮子里的灰色木耳,马上就上前查看起来。

“这一篮子得有四五斤了吧。”

“这是柯知青种的灰耳。”李白宾说,“她去何大夫家借竹匾了。”

他把长了灰耳的竹筒给马建国和马逢春看。

马逢春看着干干净净的竹筒,很惊讶:“竟然不长杂菌吗?”

“会长,不过我们都拔掉了。”

主要是这灰耳很好辨认,不是灰耳直接拔掉就行,不用担心拔错了。

马逢春算了下时间:“半个月长一茬,那还是很快的。”

柯颖莲带着两张竹匾回来,看到马建国和马逢春一点都不意外。

“灰耳只要长出来后,两三天就能收一茬,收个五六茬差不多就得重新种了。”

“我种的灰耳是照顾得比较精心的,产量高,如果不想废太多功夫,随便往屋后、树下一放也是可行的。”

马建国听了这话,看了柯颖莲一眼,“先看看晒干后还有多重,味道怎样。”

“这个灰耳如果可以,我们再来研究怎么扩大产量的事儿。”

这个灰耳跟他们山上采的木耳会有什么差别呢?

马建国和马逢春刚走没多久,徐玲一家子就过来了,他们就盯着竹匾里的灰耳看了好久。

“柯知青,用竹筒种灰耳有什么讲究不?我想在家里试下。”

“土的配置有点要求,我跟你说一下,以后其他社员要种,我让他们都找你了。”

柯颖莲乐得将这一件事情脱手。

徐玲微微皱眉:“柯知青,这种技术的事情,你不再考虑下?”

“我一个人又没那么多只手,大家自己学自己种,我觉得挺好的。”柯颖莲也准备让知青们都学会,说不定他们会研究出惊喜呢。

她还是当个顾问好了。

择日不如撞日,柯颖莲把其他知青都叫来,又取了两节竹筒,开始配土、还教他们怎么取菌种。

有点粗糙的手法,且他们没有技能加成,种的肯定不如她的好,但会总比不会强。

徐玲一家子走后,知青点很安静。

“柯知青,你值得这个。”王绍竖起大拇指。

她这相当于把技术要点都公开了。

毫不藏私、一心为人的不是没有,每年的先进员工评选种不乏这样的。

但当这个人就在他们身边,朝夕相处,且他们就是受惠者的时候,感受就不同了。

柯颖莲是知道齐祯他们的打算的。

“这个灰耳想要种出规模,只有大队的人都参与进来才行。”

“我希望大家种灰耳碰到问题就赶紧问,等全大队种灰耳,大家都能成为技术指导员。”

李康健忍不住问:“像你在果园那样?”

“对。”柯颖莲点头。

齐祯双手抱胸:“灰耳还是太少了,起码要有二十斤干货,我这边找渠道才好操作。”

“那大家辛苦点,每天干活回来,多花些功夫在灰耳上,种一轮就能凑够了。”李白宾说,相比下地种田,他更想当技术员。

不只工作轻松,说出去也好听。

没人有意见,看看柯颖莲干的活,和他们干的活,有技术就是比较吃香!

知青们动了起来,不再只局限这一两节竹筒。

柯颖莲一不注意,发现每个人起码准备了二十节。

光是配培养土就是个体力活,柯颖莲口头讲、上手示范、盯着纠正,确定每个人都掌握了方法,就先溜了。

她要把菜园子整一下,弄了一个角落来育种,种第二批瓜果,一茬吃完还有一茬。

之前没种春玉米,这回她要种夏玉米,种子是白玉副本带出来的。

说起来,她还能再回到新手期去的几个副本吗?

学校上梁后,开始盖瓦了,关于老师的事儿,大队那边一点消息都没透。

反倒是柯颖莲以为没后文的养鸡一事儿终于敲定了。

原来一直拖着不是大队那边不弄,而是公社那边担心再来一场鸡瘟,不大愿意同意三间大队弄这个养鸡场。

大队部那边也没提他们跟公社承诺了什么,先是五个小队开会,紧接着每个小队的每户人家又派了一个人去开会。

每个小队划了一个地方,社员们就开始去搭棚子。

与此同时,大队里的婆婆婶婶们都动起来,开始孵小鸡。

而孵小鸡高手刘婶子家,一下子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人,不是上门请教孵小鸡诀窍的,要不就是请她帮忙的。

有人为了拉关系,还说要帮刘学文说媒,一时间热闹极了。

何婶子也没闲着,她要给每个小队配一批药出来,可以减少家禽病亡率。

大队里本来还有人想着种灰耳的,这下可好,全部心神都放到养鸡上去了。

小孩子们也凑在一起,聊着上哪可以捉到更多的虫子喂鸡。

这一切只因为,每个小队下的养鸡场,是以每一户社员为单位的,每养十只鸡,会有两只鸡是自家的,鸡蛋也是一样的比例。

社员们一年到头的收入除了年底的工分值,就是靠着家里的三只鸡下蛋来换点针头线脑了。

养鸡的汇报周期比养猪短,回报又这么高,他们能不积极吗?

大队对知青们没太大的要求,毕竟养鸡是个技术活。

但柯颖莲没想到,李白宾王绍去找了大队,也不知道怎么谈的,回来就说要建一个知青养鸡场。

“……”

这两天满大队的人都在说这事,知青们也都晓得,并为此而争论过,这样的模式到底是哪种主义?

最后也没争论出一个结果出来。

“养几只鸡崽是养,养一群是养,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王绍说,“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这八只小鸡崽留不住了。”

柯颖莲带回来的这几只小鸡崽,在她昏睡那两天,全都由王绍接手,后面就全部由他照料了。

“但是,我们要种灰耳啊,哪有那么多时间?养的鸡多了,吃什么?我们资产挣的工分都不够自己吃。”

李康健只觉得眼前发黑,他们刚弄了那么多灰耳,现在还要养鸡,能忙得过来吗?

“鸡能吃的东西可比我们吃的多去了,而且我会养虫子。”李白宾说。

他也是会这个,才敢和王绍大着胆子去申请。

大家都惊讶地看向李白宾,看不出来啊!

李白宾神色有些不自在,这是他跟他爷爷学的,以前养来喂鸟的。

齐祯说:“养鸡可行,扣掉上交大队的鸡蛋,我们隔几天总能炒个鸡蛋打打牙祭吧!”

他们已经好久没吃过鸡蛋了,想起来都流口水。

最终的,大家都屈服于鸡蛋之下,同意办知青养鸡场。

柯颖莲却想,这养鸡场来得巧,她之前随便洒下的黑麦都快到了结穗的时候了。

可能是副本植物在现实中的自我调整,这些黑麦长得不高,到现在还没被人发现。

知青点要搭鸡圈,几个男知青就去找大队借土坯,找老螺叔请教,然后原先的茅厕边上画线、挖地基。

搭鸡圈不用赶,刚开始小鸡小,都是要养在室内的。

三间大队热热闹闹地办养鸡场,很快传得附近的大队都知晓了。

马建国他们去公社开会的时候,没少被其他大队的干部试探、打趣,憋了一肚子火,还真要把养鸡场给弄起来了。

三间大队以外的其他大队,没人看好养鸡场这件事。

除了鸡瘟这个原因,最重要的是没吃的。

数量少还能凑合下,养得多,上哪整那么多鸡食出来?公社又没有饲料可以申请。

他们都等着看三间大队的笑话了。

至于三间大队,一切有条不紊地推进,养鸡场的热度几天就下来了,毕竟等待小鸡出壳也是要时间的。

但大队会让人闲着吗?

除了地里的活外,要分出一部分人去一个小石窟那边运石头回来,再用锤子敲成碎石子。

大队准备把学校中间的那片空地和大队部前面的这两块空地铺起来,作为以后的晾晒场地和活动中心。

然后,刚盖好瓦的学校空地里,一个石子堆前面都坐着不少人,拿着锤子“叮叮当当”地敲着。

柯颖莲去看过一次,发现很多小孩子在那边玩,只觉得很危险。

她跟徐玲提了下,但好像没人放在心上,会有什么危险呢?

敲石子并不好玩,高松去了两天,虎口震得发麻,手掌磨出了水泡,晚上疼得筷子都拿不起来。

这坐着干的活也不见得就比站着的轻松。

知青们做的越多,就越发现乡下很多事超过他们平时的认知,要学的还有很多。

柑橘园的花谢了后,长出了一颗颗深绿色的小果子,隐藏在树叶之间。

柯颖莲发现果树有抽夏枝的迹象。

她不知道马晨他们平时是怎么处理的,就去问了问。

“抽出来的夏枝我们都剪掉的,太占用果实的养分了。”马晨说,“算算时间,再过几天就要开始剪了。”

“去年是果园没结什么果子,今年肯定是大年,绝对大丰收。”马柑一脸兴奋。

“对了,柯知青,我把种灰耳的竹筒放到两棵老树下,没什么问题吧。”

“没事,放在树下就很合适,只要不是长时间阳光照射就行。”

柯颖莲看着马柑拿来的竹筒,感受了下,灰耳目前的状态还行,就是干了点。

“你到傍晚的时候,装点水喷一喷,最近温度高,土有点干了。”

“好,我这就去弄。”

柯颖莲发现剪夏枝是个体力活,果树高,地面不平,并不都能用梯子。

就只能用马老爷子生前自制的长剪刀来剪。

这个长剪刀有点重,柯颖莲用不了,就爬上树负责那些地处的,高处的交给马晨。

这新抽出的枝条嫩绿嫩绿的,香味还挺好闻的,柯颖莲收了一些回去,想和何璐研究下,看能不能把那个止痒水弄成这个味道的。

果园里的枝条两三天就要割一次,一直持续到夏末,这段时间关系着果实未来生长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