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武侠仙侠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75 章 四大发明与工业革命5

第 43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9

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作者:西羚墨 分类:武侠仙侠 字数:105万 更新时间:2024-05-30 20:33

【许多改革的太后在后来都遭到了清算,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局】

【比如吕家,比如邓家。】

【吕雉为了加强势力与老刘家联姻的女儿们都是肉包子打狗,一个也没能活着回来;邓绥吸取前朝教训,约束外戚,对自己的兄弟和子侄辈管束的颇为严格,但是也依然避免不了汉安帝一上位就对邓家进行清算。】

许多现代网友评论吕雉的政斗水平,说她是小学生水平。

她小不小学生不好说,但是在被大臣糊弄的程度上,的确没有玩过周勃和陈平。

荆咕特意截取了一段影视资料,做得是周勃和陈平的前后对比。.

刘邦去世后,吕雉还戴着孝,已经野心勃勃想要亲自执政。

她招来一些陪伴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询问:“我吕家子弟是否可以封王?”

王陵斩钉截铁拒绝:“昔日高祖曾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子弟不得为王,哪怕是太后的吕家,也不是刘家!”

吕雉的脸色当下就有些难看了。

谁知一旁的周勃打圆场:“高祖打天下,也大封功臣,之后大封刘氏也是封自家人;如今太后娘娘代行天子职权,吕氏也是吕家自家人,怎么不能封吕氏子弟?”

陈平在一旁一唱一和,两人三言两语,连给吕氏子弟封什么侯都安排好了,吕雉的脸色渐渐好看了起来。

她冷冷地扫了一眼王陵,看到王陵对着两位旧臣怒目以对,把王陵赶了出去,又留下周勃与陈平谈了良久才分别离开。

被赶出去后,王陵没有立即离开,在宫外等候周勃与陈平。

“你们这是背叛高祖!”一见到二人,王陵强烈谴责二人的背叛,谁知周勃和陈平都很冷静,陈平语气淡淡道:“如今当面反驳,我们比不上您。但是若论保全刘氏天下,你比不上我们。”

王陵当时不理解,还因为对吕氏封侯的反对,被吕雉穿小鞋。

但是当吕雉去世后,周勃和陈平的反应就足以说明一切。

设计夺走吕氏的兵权,诛杀吕产,杀的吕氏血流成河后,周勃才感慨:“刘氏终于平定了。”

后又迎接刘恒入宫为帝,并继续下达诛吕令:

“悉诛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吕雉为了稳固吕氏地位,让吕氏女嫁给各个诸侯王联姻,结果都不得善终。

因为历史上刘恒的原配妻子记录少到仿佛是被人特意抹除过,有许多猜测是说刘恒的原配妻子也是吕氏女,四个儿子和原配都是被刘恒杀死的。

荆咕没有找到有关刘恒原配妻子的确切资料,并没有剪辑有关刘恒妻子的片段。

但是单独前面周勃和陈平阳奉阴违,已经够让吕雉愤怒了。.

“很好!很好!”汉惠帝时期,吕后看到这一幕,再看周勃和陈平,愤怒的无以复加,“果然是大汉的忠臣,我吕氏再如何辛苦打江山,也不过是一个暂时的管家婆!”

周勃和陈平看到天幕暴露他们的心思,吓得面色惨白,跪了一地。

刘盈趁机提议:“母后,这江山到底是大汉的江山,吕氏名不正言不顺……”

吕雉猛地出声:“闭嘴!”

刘盈还想再说什么,被吕雉冷言呛道:“谁都有资格说,但是你没有。”

“周勃和陈平是开国功臣,我不会杀他们,因为他们有功。”吕雉站起来,俯视着跪下请罪的开国功臣。她知道,他们跟天幕上一样,表面臣服,内心从不顺从。

吕雉猛地转身,指着刘盈愤怒地骂道:“但是你没有,你只不过是一个废物!”

但凡她这个废物儿子争气点,刘邦至于想废太子吗,她至于这么辛苦吗!

刘盈还想说什么,吕雉已经直接无视了这个废物儿子,雷厉风行吩咐了接下来的命令:

“天幕曾经提到过‘文景之治’,文就是那个代王刘恒吧。”

天幕曾经提到过“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打下很好的基础,说他们汉初都是实行“休养生息”。

现在天幕又说周勃在她死后迎立刘恒,那大概就是“汉文帝”了,“文”是一个很好的谥号,说明历史对他的功绩十分认可。

对比一下别人的儿子,再想想自己的废物儿子,吕雉越看越嫌弃,最后直接无视。

“去代国,把刘恒接回来,立为太子。”

周勃猛地抬起头来,露出不敢置信的眼神。

突然这么顺利了吗?

连一向沉稳的陈平也不敢置信。

吕雉冷冷道:“人终有一死,我也避免不了。我只有一个要求,日后夺吕氏的权可以,休妻也可以,但是不可以族灭。不然。”

后面的话吕雉没有继续再说下来,但是话语中的意味所有大臣都听出了其中的威胁之意。

把刘恒接回来立为太子,是捧上去,又何尝不是一种威胁。

陈平大声恭维:“太后英明!”

以这种形式,达成了这一出平衡交易。

大臣们齐齐赞颂吕雉的英明,让刘汉王朝得以和平过渡。

至于刘盈,谁在乎。

刘恒不仅是太子,也是史书认证的“汉文帝”,这可是“文帝”!

如果不是吕雉还在,大臣们恨不得让刘恒立刻上位了,刘盈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

吕雉看着刘盈傻眼的状态,第一次生出一股快意。

现在知道,没有母亲,自己什么都不是了吧!等刘恒到了,刘盈就更会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么废物!

【这样的行为让当时的老臣都看不下去,拖着棺材到朝堂上指着汉安帝的鼻子骂。】

【最重要的是,汉安帝以为没有邓太后的压制自己能大干一番,可惜,不但没干出什么事,还短命呢。】

汉安帝刘祜自幼被邓绥扶持登基后,大权一直被邓绥掌握在手中,他早就对此不满,但是无力反抗。

等到邓绥一去世,刘祜被压制许久的恨意冒了出来,在他的示意下,有反应很快、想要抱新皇大腿的大臣立刻捏造罪名,想要把邓氏一族问罪。

这一日的朝廷上,刘祜刚刚上朝,就有大臣立刻告状:

“陛下,邓太后外戚邓骘想要谋逆!”

刘祜早已等待这一刻许久,闻言几乎不等大臣奉上罪证,迫不及待下令:“朕就知道邓氏有此野心,谋逆乃是抄家灭族大罪,把邓氏通通拿下问斩!”

谁知大臣们纷纷请命,为邓氏说话:“陛下,邓太后在世时约束外戚,邓太后的哥哥邓骘的儿子邓凤接受了贿赂,邓骘将妻子和儿子的头发剃光,以谢罪天下,邓氏从无吕氏外戚之恶,断不可能做此谋逆之罪!”

新皇拥护者立刻反驳:“证据确凿,大司农莫不是在包庇邓氏?”

大司农朱宠严词厉色反问:“邓氏无罪,大人为何非要无中生有,捏造是非!”

朝臣立刻分为两派,激烈地争锋起来。

“邓氏野心勃勃,还想要迎立年幼太子刘胜为帝,是想再演垂帘听政野心!”

“笑话,太后都过世了,谁去垂帘听政?”

“外戚之患何止是太后一人?太后过世,外戚可没过世。”

“太后在世时,平复冤假错案无数,为何太后一过世你们就要制造冤假错案,这让太后死后如何瞑目!”

“外戚势大……”

辩驳到最后,在大司农朱宠激愤之下以死上谏,才让刘祜平息了铲除邓氏的念头。.

“看来我约束兄弟果然没错,大臣们没那么厌恶邓氏。”邓绥前面被好一通夸,听到吕氏被灭族,还担心自己去世后邓氏也被灭族,听到现在,才终于放下心来。

至于刘祜对邓氏想打压,邓绥反倒是不在意。

哪个帝王不厌恶外戚势大,她不愿意还权给刘祜,又何尝不是看出刘祜对自己、对邓氏明显有恨意。

在她还活着的时候就还权,岂不是会跟秦宣太后一样被废,然后死的更早。

政治斗争,从来是你死我活,没有因为感激让权就大发慈悲。

邓绥一直约束外戚,早就料到下一任帝王会打压邓氏,邓氏在她在世时表现好一些,大臣们哪怕是为了皇室、为了刘氏名声,也不能灭族邓氏。

邓绥微微一笑,就把刘祜的怨恨抛到了脑后。

听天幕说这还是个短命鬼,也没什么太大的能力,不足为惧,还不如趁着自己在位,再多干点实事。

她相信,自己有了天幕这样的神迹,这一世一定能做得更好!

【帝王们打压后宫打压外戚时从不手软,却从没想过,史书在评价功劳时真得会在意执政者的性别吗?】

【人民会记住的是统治者的功绩,统治者为了政治目的各种抹黑女性,还不如好好当皇帝,在功绩上超过女性。】

嬴政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嬴政面临的不仅有一个不省心的赵姬,还有想要夺权的赵姬情夫和私生子,但嬴政也只是杀了那嫪毐和私生子,灭了嫪毐的三族,对赵姬只是囚禁起来。

他不在意赵姬是自己活着的黑历史,也是自信他的功劳“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完全不会因为他人的过错影响声誉。

“像后世那样打压女性大可不必,你若是担心外戚掌权,把所有权力握在自己手中。”嬴政面对着离自己最近的长子扶苏,伸出自己的手掌,然后狠狠一握。“这大秦,谁敢忤逆朕?”

就算六国之人躲在暗处搞什么行刺,不也是偷摸行刺,谁敢与他两军对阵,谁敢与他光明正大博弈?

想起荆轲刺秦时看到自己就吓得露馅的秦舞阳,嬴政露出轻蔑的笑意。

那群躲在暗处的老鼠,连站在自己面前与自己对视的勇气都没有。

【大家比较熟悉的太后天团我就不继续介绍了。】

【今天主要介绍一下来自民间的女科学家女发明家,她们为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惜有的却连名字都没有被留下。】

【最早的有记录的女性发明家,应该就是雨伞的发明者,云氏。】

公元前450年,鲁班正要出门,妻子云氏连忙追了出来,手里还提着一把自己刚刚做好的雨伞:

“看天色又要下雨的样子,把盖带上。”

“家有贤妻如有一宝,日后我再也不用担心下雨会淋雨了。”鲁班笑哈哈说着,正好听到天幕上提到他妻子,顿时一喜,“夫人你看,天幕在夸你!”

刚把亲手做得雨伞递给丈夫的云氏一愣:天幕说得是她吗?

【云氏是鲁班的妻子,相传她因为心疼丈夫出门干活要淋雨,专门做了一个可以打开和合拢的木质机关架,在机关上覆盖了一层牛皮,就成了最早的雨伞。】

连鲁班都出来了,云氏顿时明白:真得是自己!

她看着手里的盖脸上的喜色掩盖不住,想不到给丈夫做得这个小玩意,还能让她青史留名!

木质机关架就是最早的伞骨,因为先秦时期纸张还没发明出来,用丝帛也不能防水,云氏选择的是用牛皮。

“伞”这个字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才发明出来,基本上涵盖了“伞”所有要素。

在根据《史记》来看,最早的“伞”叫做盖,“孔子出行,雨而无盖”。

包括以前的“华盖”也是“伞”的一种,被用在贵族的仪仗队中用来展示阶级属性,也同样用来遮阳。

【雨伞比蓑衣斗笠更方便携带,也更灵活,发展到现代依然在使用。】

【而且我们有了更多的花样,除了传统的直柄还有折叠伞。】

【对于古人来说,可能对机关伞更有兴趣,因为机关伞还可以当拐杖,当兵器。】

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伞。

油纸伞,太阳伞,直柄伞,折叠伞,自动伞等等。

五花八门的图画和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天幕下的各朝工匠看得眼花缭乱,同时启发了新的灵感。

“啊,那个折叠伞伞骨是什么可以折叠又可以展开的?好像不是竹木是金属?”鲁班也顾不上出门了,跟妻子云氏在院子里商议着。“那什么自动伞按得哪里,怎么一下子突然弹开出去展开了?”

云氏很不理解,那么漂亮的伞一看就是女子喜欢的,为什么一面是漂亮的花朵,一面是黑压压的颜色:“那布面的伞是涂了桐油吗,那么防水?还有伞面怎么是黑色,这黑色有什么特殊之处?还是说这是后世的大秦人的伞?”

在另一边,墨子拿着树枝在地上一边画伞一边跟弟子们商议:

“那迷你的伞怎么一下子变得巴掌大,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大?”

“那伞骨用得什么金属,为什么折叠起来不会断?是铁吗?”

……

不懂行的古人看到了只是觉得“好好看”“好想要”,但是懂行的工匠眼里则是抓耳挠腮,恨不得钻进天幕里,把伞拆开去看里面的机关。

最后,是荆咕特意找到的机关伞视频。

铁柄伞骨的机关伞,伞面可以当盾牌,伞柄中空,内部藏有细剑,可以随时抽出细剑行刺。

嬴政:嗯?这机关伞,好像有些眼熟?

【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发现的珍贵的青铜马车,车上就有一柄圆形的很标准的伞,是青铜打造的,已经有了现代伞的标准伞骨和伞架。】

【这架青铜马车最出彩的地方是它的青铜机关伞。机关伞构造十分精妙,伞座和伞柄以自锁式闭锁相连,可以轻松打开和锁死。伞座上还有调节角度的机关,能够根据太阳的方位调节青铜伞的位置。伞柄上还有扣锁杆,可以有效防止伞柄在马车剧烈晃动时折断。】

【伞柄和伞盖的连接处采用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青铜齿轮,可以让伞柄均匀承受伞盖的重量,更加轻盈也不会影响马车的行进速度。】

【最重要的是,这把青铜伞还可以用来御敌。伞柄内藏有利器,随时可以变换成一把长矛,而伞盖也可以当做盾牌来使用。大秦的工匠真是为总是被行刺的始皇帝操碎了心~】

大秦工匠们泪流:啊,总算有人说出他们的心酸了!

当个大秦工匠容易吗,又要质量好又要好看,还要能防刺杀,生活用品也能做出武器的功能,跨界哪有那么容易!

宋朝,沈括疯狂画画做笔记。

“好多伞!好多机关!”

后世的伞好厉害,秦始皇的青铜马车和青铜机关伞原来也这么厉害!

沈括沉迷为自己的新书又找到了新的灵感,还不知道,自己的《梦溪笔谈》将会因为天幕变得越来越厚。

明朝,宋应星连科举赶考的书都顾不上看了,忙忙碌碌画图,整个大脑都沉浸在猜测各种自动伞机关伞的机关里去,一时之间什么科考失意都顾不上了。

嬴政看着天幕放出的青铜马车展览图和各种新闻介绍,看着那夸张地介绍,有些无语。

行吧,知道后世对他的始皇陵爱得深沉,没想到喜欢兵马俑也就算了,马车都这么喜欢。

还说什么千古第一“豪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座驾,有这么夸张吗?

这么喜欢他的马车,他要不再多放几辆?

嬴政刚想到这里,立刻想到自己被盗墓。

算了,放他用报废了的,可以留给后世研究,但是帮助盗墓贼就算了。

【西汉时期,巨鹿人陈宝光的妻子发明了一种精密的纺织器械,叫做织花机。】

【相传,陈宝光之妻曾在汉宣帝时期,被霍光请去家中传授霍家女眷如何织造锦缎。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纺织工,她通过对传统纺织机进行改造而发明出了织花机。可惜这样优秀的发明家却没有留下任何名字,只能说历史总是习惯性的忽略女性,让女性自己都以为是寻常。】

高高的府邸门口,一辆马车停下,马车里下来一位有些拘谨的年轻妇人。

早已等候在此的管家上前打量一番妇人身上的锦缎,看着她锦缎衣裳上的花纹做工,十分满意,态度也恭敬起来:

“陈夫人,这边请,听闻您织造锦缎技艺高超,霍夫人和家中女眷已在宅中等候您已久。”.

朝堂上,汉宣帝刘询看向霍光:“尊夫人给家人请了陈夫人教授织布?”

霍光一愣,这才想起自己府上的事:“的确,那位夫人还在霍府上,听说她善于织锦缎才请来的,未曾想到她还能发明织花机。”

锦缎,起源于华夏,被称为“一寸锦一寸金”,在普遍以“丝”作为偏旁部首的布料中,它以“金”作为偏旁就足以说明它的地位,也被叫做“金帛”。

在华夏这个丝织大国的所有织物中,以锦工艺最为繁复,价值最高。

织造锦缎的工序复杂,机器也复杂巨大,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陈宝光之妻在教授锦缎的过程中,改造传统纺织机再发明织花机,是更为了不起的成就,这样的成就却被记在一个男人,她的丈夫身上。

她的丈夫可能连怎么织布都不会,更不用提发明织花机。

【泯没女发明者的名字不仅仅是女性姓名的事,发明者的很多想法和理念,只有自己才知道。如果没有很好的继承,到后面想要继续发明就很难了。】

【尤其是纺织业,在古代基本上是专属于女子,不记录下女子的名字,不奖励女发明者本人,如何促进其他女子去发明创造?】

【在汉代之后许久,女子在纺织业上才有新的创新,但那时已经与汉朝无关了。】

明清赏赐贞妇除了给家族免除徭役,还会给贞妇本人实在的禄米赏赐,和诰命赏赐。

不同的诰命等级,代表着不同的特权和实质待遇。

这也是明清时为什么那么多女性愿意辛苦守贞,不光是洗脑——毕竟不识字的底层女性还是很多的,也因为实实在在的奖励。朱元璋出身于底层,很明白老百姓的心思,吹再多,也不如实实在在拿到手里的赏赐。

【朱元璋在给百姓普及《大明律》时,特意做了一套《大诰》,普法效果非常好,为什么呢?】

【因为《大诰》本身,对百姓就是一套护身符。】

明初年间,村民吃饱饭,没有去干农活,反而先把《大诰》拿出来翻阅一番。

村民看着也不是多识字的样子,但是《大诰》有图画,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能结合图画猜一猜什么意思。

刘彻还在奇怪百姓怎么这么耐心学法律,还是说后世法律严苛百姓不得不学?

“交税了!交税了!”一位凶神恶煞的地方官带着两个小吏来村里催收,村民上前质问:“我们今年的税明明已经交了,哪里又来什么税?”

“老太爷要过寿,你们就要交过寿的税!”地方官理直气壮压榨村民。

刘彻本以为,要上演一出学过法律的老百姓用法律回击地方官,还在摇头说着是无用功,强龙难压地头蛇,何况是毫无势力的百姓。

谁知下一秒,村民根本不跟官吏讲什么法律,一番纠缠不清后,一村人合伙,你从家里拿麻绳,他从家里拿红布,最后还拿一本《大诰》。

在一村人的合伙下,把官吏全给绑了起来,然后用红布捧着《大诰》顶在头上,朝京城走去,气势比官吏还嚣张:

“狗官,看你再欺压乡里,我去找皇上为我们平冤!”

刘彻目瞪口呆!

天幕里的官吏在骂“刁民”,天幕外的刘彻也很想骂一声刁民。

这么野蛮,这是要造.反吗?

可是看说要去找皇帝告状,又不像。

还好天幕解释了:

【《大诰》是一套类似图画书的《大明律》普法书,它里面用各种故事给百姓讲述大明法律允许做和不允许做得事,平时百姓没有事情做时拿出来当故事书看也可以打发时间。】

【而且最重要的是,朱元璋规定,如果百姓遇到了冤情和狗官,可以把官员绑起来,百姓头顶《大诰》上京伸冤。】

【这样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让百姓人人家里珍藏一本《大诰》,实实在在地愿意去看去学习,也让官员被约束不敢太过徇私枉法。】

【各朝各代要鼓励生产,还不如像朱元璋一样,给出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本人封赏扬名,然后画成故事传扬出去,刺激更多人去生产和创新,进行良性循环】

难得被夸奖的朱元璋长舒了一口气。

没错,他出生底层,他最懂老百姓的心思。

什么荣耀家族,荣耀乡里,都不如实实在在的好处。

百姓试错成本低,能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能让自己多一条活路、让自己活得更好,才会主动去接受去学习。

他听着天幕上讲述的用实在的封赏和名字来刺激生产创新,不由地看向大臣们。

大臣们被朱元璋最近的阴晴不定吓得不轻,一个个被看得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却不知朱元璋根本没想他们,而是在想大臣们家中的女眷。

小小的物资封赏对百姓有用,但是对已经享受着荣华富贵的官宦人家的确没有任何吸引力。

那么富贵人家喜欢什么?

名。

假如某位富贵人家的女眷也做出新式纺织机,他让人把那女子的事迹画成书籍,传遍大明天下,并且特意说明是出自某某家族,整个家族还能无动于衷吗?

“天幕主意不错。”朱元璋缓缓开口,看着大臣们竖起耳朵紧张地听着,自己一字一句缓缓说出这大明变革的开始:

“今若是众位卿家家中有女眷能再次改良织布机,朕按天幕所说,愿意给她名声封赏,帮她扬名天下,也帮她的家族扬名天下。”

众臣一片哗然,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儿子们也很震惊。

朱元璋没有管大臣和儿子们怎么想。

他冷酷地想着:天幕不是谴责明朝人殉和缠足吗,想让他放过那群女子,首先得让他看到,不缠足不人殉后,女人能有什么用处。

对帝王而言,江山社稷才是最重要的,什么虚名,都抵不过“有用”。.

听出天幕的意思,霍光非常主动:“陛下,臣明日就让陈夫人入宫觐见陛下。”

“善。”刘询非常满意,也很配合,“天幕说得不错,这纺织本就是女子所擅长,明日让宫中女眷和大臣家眷一起前来观摩学习,若是有青出于蓝者,按天幕所言,给她封赏扬名也未尝不可。”

大臣们一想起家中女眷都有扬名的机会,肉烂在自家锅里,一片赞扬之声。

君臣和谐之际,刘询飘飘然,还不忘开玩笑:“天幕都说了我大汉开明大气,既然夸‘老刘们’好多次,总不能让后世子孙失望。”

“是,大汉可不是那小家子气的明清。”霍光也笑,大臣们附和着,在说后世朝代的坏话中达到了难得的统一战线。

天幕带给他们的惊喜远不止一个织花机。

【除了织花机,三国时期,还有一位厉害的女性,史书上记载她被称为赵夫人,是吴国丞相赵达的妹妹,为华夏绘制出了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地图。】

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招来丞相赵达:“听说你妹妹很擅长画画,不知可否为我画一幅军事地图?”

赵达应孙权的要求,已经把妹妹赵氏带上前来。

孙权亲自询问:“听说你擅画,我现在需要一副作战使用的地图,你看看你能画吗?”

赵氏恭敬回道:“绘画容易污损褪色,太脆弱了。而且军戎无常,军事地图需要时时观看,更易磨损。贱妾粗通刺绣之技,不如将那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以及城邑村镇绣于方帛之上,这样既耐磨耐损,又便于携带,岂不更好?”

孙权点头:“你且试试。”

此后,孙权特意给了赵氏从军行走权利,跟在兄长赵达身边,到处行走,观看,先绘画做简略记载,然后绣出更精彩的画面。

她昼夜不休,白天观察绘画,夜晚回去刺绣。

在这样紧赶慢赶的忙碌下,赵氏终于在孙权要求的时间内绣出了一幅“九州五岳之势”图。

刺绣地图被呈上的那一天,孙权与自己的心腹大臣们同在自己的军账重,看到刺绣图,连连夸奖:

“妙啊!妙啊!”

孙权爱不释手:“你不仅‘画绝’,也是‘针绝’!”

因为对赵氏极为满意,孙权将她收入自己后宫,被人尊称为“赵夫人”,因此她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字是“赵夫人”。.

“不错!妙极了!”刘彻拊掌大笑,“针凿女工本就是女子擅长之事,朕怎么没想到让女子来绣军事地图?这可比那过于简略的图画清晰多了,而且更便于携带。”

丝帛的地图遇到雨水依然会被弄的墨迹脏污,看不清楚。

换成竹简又太过沉重,目标也太过明显,被偷走就是大损失。

“让宫中女子和民间女子都尝试一下,有善于刺绣军事地图者,召入宫中专门刺绣地图!”刘彻当机立断道。

军事地图太过重要,专门刺绣地图的机构必须被朝廷掌管,宫中本就有专门司掌刺绣的女绣娘,现在刘彻决定往军事方向发展,就得看绣娘们有没有画军事地图的能力。

【除了本就属于女子的纺织业,刺绣行当,还有许多女子在传男不传女的行当里自力更生,创造出了璀璨的历史】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华夏古代十大女名医】

天幕先挨个放出“十大女名医”的名字、朝代和籍贯,包括知名度比较广阔的“四大名医”义妁、鲍姑、张小娘子、谈允贤,还有曾懿、淳于衍、胡愔、邢氏、蒋氏、方氏,她们都具有出色的医术。

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医术在古代不受重视,从先秦时期医家就被认为是不入流的百家,汉朝时期儒家对百家进行分类时把医家更是分类到方士一流,可见秦汉时期医巫不分家,让很多文人士大夫也对医家不信任,保持着怀疑的态度。

但是嬴政非常重视医术,或者说整个大秦都很重视,还有“医疗外交”。

嬴政认真听着天幕,对夏无且更加和颜悦色:“多带些女弟子,朕相信你。”

后世都可以有女名医,大秦一定也可以!

夏无且欲哭无泪:早晚有一天累死在太医院!.

天幕放出了一系列的“古代女名医风采剪辑”。

从最早的西汉开始,华夏已经有了专门设置的“女医”,当时称之为“视产乳之疾者”。

女医义妁是华夏史书记载中最早的女医生,也是华夏历史上唯一的女御医。

“义妁治愈太后有功,封义妁为大汉女国医,封义妁之弟义纵为中郎,补为上党郡令——”

宦官细长的宣旨声音响彻天幕,也响彻了天地间。

尽管古人还不知道当世不被重视的医术有什么好重视的,听到这一声宣旨,再底层的人也能听懂:

女医义妁因为医术高超,治愈当朝太后,不但自己被封为国医,连弟弟也被封官了!

——老百姓只要知道,女子学医还有这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就能更有动力,允许女子去学习更多方面的知识。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西晋初年,鲍潜光正在给病人行艾灸。

艾灸时烟火缭绕,飘过几千年,飘到了后世,飘到了广州市的三元宫。

在三元宫大殿上,挂着一副“鲍姑艾灸穴位图”,它的面上香火不绝,同样烟火缭绕。

香火飘出宫殿,飘到了三元宫外,让古人看清楚三元宫正中间的雕塑:

鲍姑,也正是鲍潜光。

三元宫原名越冈院,是东晋南海郡太守鲍靓为其女鲍姑在此修道行医而建。

后人为纪念鲍姑,在此立像祀奉,称鲍姑祠。

——这对古代的老百姓而言,又是一个让人羡慕到眼红的好处:

学医不仅仅能得到现在的赏赐,还能得到后世人建立生祠雕像,香火祭祀。

“快快快,把‘鲍姑艾灸穴位图上’的人体骨节经络、五脏六腑记下来!”而对古代的医学家同行而言,这是大好的机遇,还不赶紧画图干什么。

但是天幕上的女名医,远远还没结束。

他们只能一边看天幕试图用眼睛把穴位全部记下来,一边手上急急忙忙画图记录。

一会儿是在宋朝,张小娘子擅长以刀割下痈疮,淡定地让背上痈疮开始腐烂的病人趴在病床上,自己拿着小刀,眼疾手快地开刀,去除脓血,割掉坏死部分,然后进行表面的清创处理,最后是净手上药;

从头到尾,她的表情冷冽镇定,面对血肉模糊的伤口,仿佛跟面对日常杀鸡做菜的鸡没什么两样,把本以为女子卑弱的班昭都给震慑住了。

一会儿面对女子产后血崩的谈允贤,虽然刚刚帮产妇接生过后累得满头大汗,但是这时看到血崩并没有惊慌失措,冷静地打开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药包、针灸包,吩咐帮佣婆子准备热水帮忙处理;

猩红的血液流了满床,女子的惨叫不绝于耳,哪怕早就知道女子生育危险的男人们,看到这一幕也吓得腿软。

这时再看从头到尾一边处理女子病情,一边安抚孕妇的谈允贤,终于生出了许多佩服。

天幕适时放出影视剧谈允贤的片段,介绍道:

“谈允贤,明朝女神医,被誉为华夏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

谈允贤自幼聪慧,秉承家学,从十来岁时“昼夜不辍”地攻读各种医学典籍,著作有《女医杂言》一书传于世,其中记录有31例行医经过,都是比较成功具有参考意义的医学案例……”

——即使时隔几百年,后世依然记得这些女名医的名字,记得她们的贡献,演绎着她们的故事,传唱着她们的传说。

“很好,是大明的女神医。”朱元璋听到是大明女神医,满意中带着些许骄傲:看,大明女子也是有优秀人才。

能被后世认可为“华夏古代四大女名医”,可见这位女神医谈允贤的能力极其优秀,就是不知道是大明哪一朝代。

“史官好好记下,也让民间找找。”

若是民间找不到,记下来给后世子孙看也好,能给皇室留一个治病机会。

此时才刚继承衣钵的谈允贤不知道,隔着好几个朝代的朱元璋已经正式把她的名字写入史书。

听到天幕的夸奖,谈允贤喜不自胜,比她反应更快的是正在找她看病的女病人。

“谈神医,是你!”

“是啊,是我。”谈允贤含笑看着天幕,“不过我的书还没写出来呢。”

但是既然天幕提了写得是她的行医过程,那她完全可以现在就开始写,一定会写得比历史上的更完善,更好!

^

一会儿是清朝时期,思想先进、不但能治病还能治国的曾懿,她刚送走一位治愈的病人,立刻回到自己书房奋笔疾书,写下《古欢室丛书》。

《古欢室丛书》由《女学篇》、《医学篇》、《中馈录》三个首要部分组成一套书成形。

《医学篇》里记载了她一生从医的各种病症和治疗经验,《女学篇》记载了在清朝末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她认为治国不仅需要治病,还需要治人,强国需要强人,女子也需要接受教育的先进思想,《中馈录》以持家为主,还记录了许多食谱。

女学教育应该以三样为主:一是“教育子女,各尽义务,所以培植国民之基础”;

二是“勤俭劳苦,家给人足,所以筹划家政之根本”;

三是“医学卫生,以保康强,所以强大种族之原理”。

……

曾懿一直落下最后一笔,郑重地将它合上封面,放下笔。

下一秒,书封面焕然一新,有了新的面孔。

到了现代,1933年,苏州国医书社将该书重辑为《诊病要诀》、《杂病秘笈》、《幼科指迷》、《寒温指迷》、《妇科良方》、《外科纂要》6种,取名为《曾女士医学全书》,让现代人得以继续学习曾懿的书籍,学习她的医学和教育学理念。.

“后世竟然还在学习你的书!”曾懿的丈夫比妻子还激动。

学问传到后世,还被后世重新刻印成如此精美的书籍学习纪念,曾懿本人也没想到自己还能有这样的成就。

她感觉自己的手有些颤抖,仿佛那些熬夜写书时的回忆陪着她一起兴奋,每一滴墨水,每一个文字都在响应她的情绪。.

长孙皇后从看到天幕的见血画面开始,就握紧拳头,再看到女医们面色坚定地进行治疗,眼里又是佩服,又是欣赏。

原来,女医也可以如此优秀。

李世民担忧地看了一眼脸色微微泛白的长孙皇后,见到她微微摇头示意无事。

“这民间女医果然优秀,连明清都能出女名医,我大唐也可以。”李世民听到天幕里的女名医没有大唐的,顿时生起一股好胜之心。

“我大唐太医院同样有女医,怎么一个都没上,莫非是民间的才更厉害?”

大唐的宫廷是有明确的女医,但是充作“官户婢”,也就是属于宫廷官家的婢女,地位并不高,人选也是从罪臣女中选取出来,要求年二十以上三十以下、无夫无子女,接受宫廷太医署的教导,临时学的医术。

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医术,可以想象并不高,这也是当时观念认为女子生产是血污、不吉利的原因,只能选取地位低下的罪女婢女,而且在宫中学医后,基本上也无缘出宫嫁人,会一直老死宫中,是一个苦差事。

李世民与宫中女医打交道少,并不是很清楚,但是长孙皇后知道。

她甚至能猜到为什么大唐没有女名医。

连宫中的女医都对医术避之不及,战战兢兢治人,民间的女医又怎么会愿意学习,不愿意学习怎么变得更厉害?

【清朝还出了很多优秀的女神医。】

【安徽歙县的中医蒋氏,精通医学,首创“人造□□学”;】

【安徽歙县的中医毛氏,精通儿科,是坐堂女医师。这二人是婆媳,婆媳医术相传,十分厉害。】

【内蒙古的娜仁·阿伯,是一位蒙古族的中医,最擅长的是骨科;】

【湖北汉口的僧尼了然,是一位擅长骨伤科的出家人;】

荆咕简单介绍一番女神医,每一个名字都几乎在历史上被忽视,连名字也记载不全,有关医学创举的相关记载几乎是一句话带过,资料非常的稀少。

她们没有留下书籍传世,也让后世人非常遗憾。

【除了女神医,还有女科学家。】

【清朝王锡惠,字树百,江苏省吴江县震泽镇人,哥哥是有名的天文学家王锡阐。她精通勾股定理,数学家,天文学家,根据道光年间《震泽镇志》写有著作,《树百算学》和《唱随集》,可惜如今已经失传,大家只知道她的哥哥王锡阐。】

【清朝时期的葛宜,是一位优秀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通晓西方科学,能以仪器观察星象,写有著作《玉窗遗稿》。】

【物理学家孙细娘,自制高仅1寸的自鸣钟,手艺技术可能不亚于当时的宫廷御用工匠。】

“细娘,天幕说得是你吗?”正在旁观女儿半成品自鸣钟的孙母突然听到女儿的名字,抬头仔细听,一听到具体的介绍仅1寸高的自鸣钟,再看看面前的半成品,顿时确定了:“没错,是你!”

“好像是。”

孙细娘呆呆地看着天幕,喜悦过后,又有了苦恼:她的自鸣钟还没做成功,天幕已经提前夸了,突然压力好大。

万一做不出来怎么办?

不,一定可以,西洋人可以做,华夏人凭什么不行。

孙细娘想到这里,猛地涌现无限动力,一握拳:“来,我们继续,天幕都说了我能做成功,我肯定能成!”

【可能有人好奇了,前面不是说清朝又是缠足又是冥婚又是打旱魃吗,怎么还有这么多女科学家女名医?】

【没错,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医学家,都需要知识的积累,需要教育的传承。】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下,华夏历代的女性教育,以及清朝时期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的女性教育。】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3-08-1923:57:14~2023-08-2023:50:5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樱彼粟萝47瓶;问问猫耳朵30瓶;25016387、落花、青城20瓶;徐伊人14瓶;瑶光10瓶;烤股雪茄9瓶;熊宝最可爱、魔界花骨朵5瓶;迪丽热巴的老婆3瓶;孤灯耿清影、努力还债中2瓶;与你?听雨、清玖、榆木稚年、鑫鑫、咸鱼不翻身22223333、墨夕、青涩年华、亭茽葳蕤、喻喻、金木究、眠北、梦死醉生、苏寂静、天天想退休、兔子不吃胡萝卜、晨曦、54637392、太太怎么还不更新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