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武侠仙侠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75 章 四大发明与工业革命5

第 37 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3

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作者:西羚墨 分类:武侠仙侠 字数:105万 更新时间:2024-05-30 20:33

【当父系社会确立后,男娶女嫁的婚姻制度逐渐形成,世系的计算变成以男性为准。为了防止女子出嫁时带走本族财产,财产继承人只能为男性所有,女性则被排斥在外。这样,未出嫁的女子失去了财产继承权;】

【出嫁以后,妇女成为家庭的女仆,只能围着丈夫和孩子打转,被局限在家庭范围之内。这样她们的社会劳动所得少于男子,而又没有财产继承权,只能是越来越卑微。妇女在娘家和夫家都失去了对财产的所有权,也就失去了支配一切的权力。】

“女子生来本弱,只能相夫教子,这就是她们最好的归宿。”班昭下意识地说道。

尽管她不想写《女诫》了,可根植于自己脑海中的观念让她一直以为这就是真理。

但是说完她自己首先不高兴了,仿佛自己也受到了无形的约束。

这样的观念,是谁输送给她的?

“女子生来卑弱,只能依附于人,若是遇人不淑,那一生也就毁了。”

哥哥班固在一旁摇了摇头,“说什么母系父系的,又不能改变什么。女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

班固根本不在意,随口一说,说完自己继续修书。

班昭却猛地抬头看向班固,对啊,这样的观念,是谁输送给她的?真的是她自己这么想得吗?

【华夏的女性越到后期,越不自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压迫女性,又是从哪些开始的呢?】

【有些人说是从清军入关后,汉人自己抵抗不了自己被剃发易服就逼迫女性缠足,还说什么“男降女不降”;

有人说是明朝老朱开始,命令命妇开始缠足,禁止改嫁开始;也有人说是靖康之耻,是程朱理学,是安史之乱,是独尊儒术……】

感觉自己又被骂了的朱元璋:“……”

缠足又不是明朝才有,禁止改嫁也不是明朝才有,凭什么总骂明朝骂他老朱?

老朱不服!

【也有人说,是从秦朝开始,从秦始皇鼓励有孩子的寡妇不改嫁开始。】

【其实都不是。】

嬴政沉默。

天幕前面刚说了,他是有提倡,但是六国之民也没听啊。

而且大秦太短命,根本来不及全部履行。

【周朝时期女子可以改嫁,并且还存在原始群婚的遗风。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这个“中春之月”,就是法定的男女聚会的蜜月。】

【西周虽然女子的权力不如商朝,但是妇女依然有出夫权,也就是女子主动离婚。但是春秋时期的妇女已经没有了出夫权,甚至连离婚全也没有。】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连嫡长子制度都不稳固,更何况是婚姻制度中对女性的保护?从一开始女子贞.操观念淡薄,到逐渐形成妇女贞.操观,女性的自由交往被逐渐受到了限制。】

【礼法也有了这样的规定,“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

青年男女不能随便接触,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在春秋时期已经有了雏形,仅仅“夫死从子”还没确定。】

“三从四德”是后期巩固,但是论起源,其实很早很早。

几乎可以说有了父系社会开始,已经开始存在。

【秦朝太短,始皇帝就算实行了一系列法律,被彻底实施的也不多,主要是官府登记制度被传承了下来。】

【汉朝时期,贞.操观念再次有了变化。】

【我开始说过,汉景帝的陵墓中还有女骑兵俑,说明汉初时候女子地位相对较高。】

【但是从刘邦娶吕雉就可以知道,在婚姻上,女子依然是不得不从父命。】

吕雉想起往事,冷冷瞥了刘邦一眼。

当年吕公在宴席上见到刘邦,认定对方是人才,将来必有出头之日,没有和妻子商量就擅自做主把吕雉许配给大许多岁、还和寡妇有私生子的刘邦。

吕雉的母亲完全不同意这门婚事,但是除了挨骂没有任何改变,吕雉还是不得不嫁给一个都可以当爹的男人,还得一进门就喜当娘。

刘邦嬉皮笑脸挠了挠脸皮,完全不在意。

婚事不都这样,父母做主,吕公满意他不就行了?

【而且,从对“夫”“妻”的诠释和称谓也能折射出男尊女卑的现实。】

先秦时期,“夫妇”和“夫妻”的涵义尚有分歧,到汉朝时期已经趋于统一。

“妇”意味着屈服顺从,“夫”意味着扶持。

“妻”还被解释成谐音“齐”,这并不是说在地位上与丈夫平等,而是说要“贞齐与夫”。

在社会上,丈夫对妻子姓氏的称呼也反映了状况。

汉朝时期,妻子被称为“某妻”,比如刘邦的妻子吕雉在外被人称呼就是“刘邦妻者”。

从汉朝往后,这种称呼都被流传了下来,唐宋流行开,明清彻底延用。

女子开始失去自己的名字,连氏族的姓氏也失去,对已婚女子的称谓都带上了这种带有歧视色彩的名字。

【在家族重要的祭祀活动中,按次序排列是男子在前女子灾后,而“子妇”只能与“曾孙”并列,处于与晚辈男子平行的位置。在小农、小手工业者等的家庭中,妻子地位也低于丈夫。但是由于妻子在生产中也承担重要作用,夫妻之间比地主、官僚和商贾家庭相对平等一些。】

辛辛苦苦在家劳累的汉代女子抬起头,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听到天幕这话,看向了家中祠堂的方向。

她看着祠堂那边烟火缭绕,心中有许多不甘。

明明家里的男人没有任何本事,家中没有田地也不愿意去参军打拼,大字不识几个依然喜欢吹牛教训她和孩子们,仿佛只有他说得才是大道理。

她跟家里的老人、孩子们每日早出晚归,因为没有田,又要纺织,又要接洗衣缝补的活计,一边交繁重的税一边做活计勉强维生,但是丈夫明明整日游手好闲,却只因为是男人,就被宗族接济,允许进入祠堂供奉。

那个愚蠢懒惰只会说大话的男人有什么本事?有什么能力?有什么资格!

【汉代社会,正是我国古代妇女地位从宽到严、由高到低的转折时期。】

【从汉初的男女地位相对平等到后期男尊女卑的形成,妇女低下地位的形成呈现出一种由高渐低的动态变化过程。】

【汉初时期,因为青壮男子死于战场,劳动力减少,妇女也需要投入社会劳动中。因此汉初时期,筑城郭、兴水利都有女性服役,比如汉惠帝时期,两次征发长安城六百里内男女修筑长安城。】

汉初时期,长安城下。

原本辛苦的女性们艰难地抬起头看向天幕,眼里有了一丝明悟。

原来,她们现在服役如此辛苦能让自己地位更高一点,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如果不参与社会劳动就要彻底被圈禁在家中,彻底失去自己的名字,活着做别人的附庸,辛苦同样没有少多少。

谁说在家相夫教子不辛苦,谁说在家待着就一定是享清福?

【西汉时期的丝织业很发达,妇女是丝织业主力军,除了自己穿的布料,还需要缴纳国家征的麻布、绢布、葛布,属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汉初妇女尚未被完全禁锢在家务劳动中,还承担着部分社会劳动,除了纺织,还有器物制作,农业生产,还有漂业、酿酒、采桑。这也决定了汉初妇女较高的地位。】

汉代妇女经商也十分常见,比如开办饮食小点,贩卖手工制品,比如丝织品、席、鞋履之类。

还有高级消费品,比如女子使用的胭脂水粉,珠宝首饰。

此外其他行业也有,比如相马,汉朝女子陈君夫“以相马立名天下”;

有占卜和相面,行医。比如女医义姁、淳于衍;

有女骑兵,汉代皇后出行,是有女骑兵夹道护送,汉代女子尚武,受训为骑兵属于很常见的事。

有文学艺术或者学术研究,比如迟昭平、班昭、蔡琰。

连朝中也有女官,比如《后汉书》里记载的汉桓帝时期,赵夫人与诸女尚书大权在握。虽然没具体记载女尚书的职权和姓名,但是可以从现存史料看到她们人数不少,并且能与宦官一起左右朝政,有一定的政治影响。.

“原来前朝的女人那么自由,什么都可以做。”东汉时期已经开始被束缚的女性羡慕地看着天幕。

原来西汉初期的女子,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各有各的职业,也因为有职业有收入,在家中的地位相对后世较高。

可到了东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西汉初期,有些方面地位比唐朝之后的女子地位更高,比如汉代妻子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主动提出离婚。】

一、丈夫操行不良;二、丈夫患有恶疾;三、丈夫家中生活极为贫困,不能共同生活;四、女方与男方家庭矛盾尖锐;五、男方家庭事涉重大法律,如谋反、诽上等。

——可以看到,汉朝时期“丈夫患有恶疾”可以离婚,可是在唐朝时期的“七出”里是“妻子身患恶疾”可以出妻。

丈夫家庭极为贫困可以离婚,但是在明清时期因为贫困离婚会被辱骂。

男方涉及违法可以离婚,在秦朝时期男方流放女方得跟着一起流放。

汉初的离婚法律,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由于汉代妇女拥有一定的主动离婚权,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丈夫喜新厌旧的行为。

而且在汉朝法律中明确规定,“夫死无男,有改嫁之道”,“夫死未葬,就嫁之妇,亦不干法规”。

也就是说,妇女死后没有儿子,改嫁是合乎道义的。

丈夫死了即使还没有下葬,妇女改嫁也不会追究法律责任。

汉代前期的法律认同主动离婚,也认可改嫁。

【在汉代,男子与男子写信,和男子给女子写信,在语气、格式、用辞上并无明显差别。】

男子给长辈或者给兄弟时会用到的敬辞“再拜请”“叩头幸甚”,也用在丈夫给妻子的信件上,说明男子还没到明清时那种,歧视女子歧视到了骨子里。

【在这时期,母亲对于子女婚姻的决定权虽然比不上父亲,但是远超儿子。女子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决定自己婚姻的权力,比如当汉朝有女子家中父亲病重无人照顾,女子选择不嫁照顾父亲,会被认为是“至孝”。也有女子因为父母都故去,留下幼弟,也选择不嫁来抚养弟弟,同样得到赞赏。】

汉朝“崇孝”,在婚姻与“孝”之间,“孝道”占据了上风,也因此女子可以凭借“孝”得到一定的赞赏。

比如缇萦救父,缇萦不但让汉文帝废除了肉刑,还得到了封赏,算是有好结果。

【而且汉初有很现实的一面,如果女方家庭经济状况高于男方,妻子地位也可能高于丈夫。】

【在汉朝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妇女性格。】

陇西之地向来尚武,加上地理环境影响,陇西妇女自幼受到影响,吃得好长得结实,善射猎,力气强大。这里的女性不但对丈夫并没有太过恭敬,有的妇女还会执刀为亲人复仇,被认为是“男子之所为”的烈义行为。

燕赵地区风流不羁,男子多“慷慨悲歌之士”,女子热情大方,燕赵地区女子受到的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也小一些。

而巴蜀之地就是另一番风格。

从西汉中期开始,这里“士女贞孝”,巴蜀一带大部分妇女对“忠孝节操”颇为重视。

根据《后汉书》等史料记载,巴蜀之地在汉朝时期守贞的妇女有40多人,在并不是很重视贞节的汉代,占据了总数的百分之八十。

所以巴蜀地区妇女受夫权压迫程度也高于其他地区。

【在封建夫权还没有渗透入各个角落的汉朝,一些男性的思想也比较前卫。】

【比如经历过底层生活或者富有忧患意识的思想家,反对富户贵族广娶妻妾、婚嫁铺张、虐杀女婴。这不仅是华夏古代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也是世界婚姻思想史上较早提出的富有价值的观点。】

这也是社会风气开明之下,思想上的进步。

【西汉初期还有原始婚俗遗存,女子在缔结婚姻上比较主动。比如平阳公主与前夫离异后,托皇后向武帝提议欲嫁给卫青,还有孟光择夫也是女子主动,在汉朝并不是偶然。】

【但是,在西汉中后期,妇女家庭地位已经开始降落。】

荆咕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声,历史规律的强大,以及十分的遗憾。

如果汉初的这种开明能一直持续到汉末,该多好。

可惜,就像是汉初时的英明帝王无法英明到后世一样,开明的政策同样不能。

【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后,对妇女的约束加强。董仲舒用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学说渗透到汉代夫妻婚姻关系中,认为丈夫属阳,妻子属阴,妻子服从丈夫是天经地义,男尊女卑开始有了理论基础。】

【都说天地有阴阳,阴阳和谐方为相处之道,各朝各代都致力于打压女性,这就是你们的天地阴阳之道吗?】

天幕放出了对比:

“秦汉时期的文官与明清时期的文人,谁阴谁阳?”

秦汉男人:“哈哈哈哈,当然是我们!我大秦锐士/大汉铁骑阳刚威猛!文官同样不遑多让!”

唐朝的男人也矜持一笑:“我大唐男儿同样威武!”

明清时期的文人,拿着手里的折扇,坐着轿子,上马颠地七荤八素官帽都快掉下来。

秦汉时期的文官,佩剑骑马,文官也很能打。

哪怕是唐朝也保留着尚武风气,诗人都是佩剑出行,著名的大诗人李白还是一位剑术高手。

——不是所有文臣都是文弱书生。

再放出对比:

“文臣与武将相比,谁阴谁阳?”

身穿盔甲的武将,和瘦弱白皙的文臣,谁更威猛,谁更阴柔?

甚至不需要跨时代的对比,同时代对比也能很明显看得出来。

【你们是不是以为我只是开玩笑?

并不是哦,当朝廷不断地禁止改嫁禁止再婚,民间还因为女子受歧视,生下女婴就溺死,男女比例不断失衡,这个时候,阴阳平衡如何维持?】

刚刚听得忿忿不平的董仲舒心里一个咯噔。

阴阳原来不仅仅局限于男女吗?

女为阴,男为阳,难道不对吗?

男女比例失衡是什么意思?阴阳平衡会被打破又会有什么后果?

可惜荆咕没有继续讲下去,给董仲舒吊足了胃口。

【汉宣帝时期,下令表彰贞妇烈女,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出面对女性贞节进行表彰。此后,汉宣帝不断以朝廷名义不同程度的表彰贞妇烈女,极力鼓励贞节观,并且把贞节观和国家政策结合。】

【嗯没错,就是因为殉葬严惩藩王的汉宣帝。

我对他的爱消失了,再见了刘询,你这么喜欢贞节,妻子死后干嘛不自己守贞?】

刘询:前面还夸他,现在立刻改口,女人的爱真是短暂。

他又忍不住摸摸鼻子,有些心虚。

难道,这件事做得不对吗?

连始皇帝都提倡贞妇不改嫁,哪里不对了?

【到西汉后期,汉成帝时期刘向进一步发展男尊女卑的观念,开始对妇女行为做约束,并且写《列女传》来约束妇女。】

【这位汉成帝,就是飞燕合德的汉成帝。刘向呢,也很神奇,自己约束妇女,但是掺和进后宫女子的纷争时,丝毫不肯闲着呢。】

刘向和儿子刘歆,都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经学家,论文学成就可以说是中国目录学的鼻祖。

他撰写得《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

还编纂了《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五经通义》,编订《楚辞》,联合儿子刘歆共同编订《山海经》,文学上的成就非常厉害。

但是政治上,跟他的文品相比差太远了。

听到天幕上对自己政治上搅风搅雨行为的评价,刘向一阵担忧:怎么听起来自己在后世口碑不好?还是说自己后来的结局不好?

【到了东汉,班昭在前人的基础上写《女诫》,开篇就是《卑弱》,说女子天生卑弱,所以要谦让恭敬,先人后己,对丈夫专心事之。班昭还立下一个总原则,即后世教导女子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德”。】

或许班昭的初心是好的,是在东汉这个已经日渐保守的社会劝诫自家女孩如何立世,但她也不会想到,后世会如何歪曲她的书籍。

当女子连读书识字的权力都被剥夺,当女子以无才便是德为荣时,只能读“女四书”,只能不断地听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古人告诉自己该如何做人时,她们哪里还会有自己的主见和自己的思考?

班昭的脸色一阵阵惨白。

虽然现在她还没写这本书,但是可能另一个世界的她写了,会有多少女子因此受害?

她更没想到,同样是汉朝,西汉与东汉的差别如此之大。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史书的,在管控思想的封建王朝,史书从来不是面对普通百姓,是面对统治阶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史官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史书同样如此。

所以司马迁会在史书里加入个人感情偏向,史书向来会带上一些劝诫教化之意,不完全写实,也是带着史官“以史为鉴”劝告帝王的意义。

比如班固家是如何成为修史世家呢?

班固的父亲班彪祖籍扶风,西汉时期班彪的姑姑班婕妤曾经是汉成帝的宠妃。而汉成帝时期曾经让著名学者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皇家图书,在完成之后皇帝也懒得看,就让班婕妤的兄弟班斿读给他听。

班斿朗诵史书时嗓音洪亮,字正腔圆,汉成帝对班斿的朗读非常满意,就赏赐给了他们家一套皇家藏书的副本,班彪受到这一套皇家藏书的影响,加上他历经两汉,这才开始修史。

班彪想续写《史记》未果便去世,遗志便让长子班固继承下来,班固在家中修汉史还让人告发,差点丢了小命,是弟弟班超为他在帝王面前伸冤,加上汉明帝欣赏班固的文采才逃过一劫。

班固历经了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三朝,汉和帝时期班固因为得罪洛阳令,被逮捕下狱后死于狱中,那时《汉书》没有写完,汉和帝知道班昭同样多才,便令班昭续写《汉书》。

写完后,《汉书》同样只在皇室里流传,比如汉和帝让皇后、贵妃等拜班昭为师学习,邓太后曾经让班昭为皇室子弟讲解《汉书》,为了报答班昭的功劳,还把班昭的儿子曹成封为关内侯。

由此可见,统治阶级对史书之类的管控有多严格,不论是学习还是阅读,都是有很大的限制。

【从班固编纂《白虎通》开始,多了女有三从之义,“未嫁从父,既嫁从夫,父死从子”,“妇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事者。”从此成为了衡量妇女的尺度。】

“三从”是在周礼的“二从”基础上,又多了“父死从子”。

而这并不是班固自己一个人撰写的,是东汉汉章帝时期,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召集百官和大儒等人,集体商议讲经后,由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由班固把会议成果写成《白虎通义》一书,简称《白虎通》。

班固有些尴尬:明明他的《两汉赋》也很不错,《汉书》虽然没写完但是也很好,怎么光提《白虎通》了?而且《白虎通》汇聚五经经典,不止是约束女子的三从啊!

班昭原本自己被点名,心里又担忧又郁闷,现在看到哥哥也很尴尬,心理顿时平衡了。

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天幕说后世的女子地位更低,西汉时期的女子自由度高,她为什么不把西汉时期的事写下来传给后世看?

【到了东汉时期,夫妻关系严重不平等,男子在离婚问题上拥有了很大的随意性,女性开始受到来自政治、社会舆论的诸多限制。】

在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的事迹还被当做是美谈,卓文君寡妇再嫁也被当做理所当然。

但是在汉宣帝时期,张敞为妻子画眉被人弹劾,宣帝当面对证,张敞回答闺房之内有过于画眉者,原本官至京兆尹,从此失去了帝王的重用。

东汉时期,有的男子为了显示自己的“孝心”,动辄对妻子打骂甚至无情抛弃。

比如鲍永,因为妻子在母亲面前骂狗,鲍永认为妻子对母亲大不敬,将她休妻赶回娘家;

姜诗的妻子因为遇上大风没有及时接到母亲,让母亲渴了一会,就被姜诗休妻。

冯衍的妻子不许冯衍纳妾,夫妻已经共同生活了大半辈子,冯衍还是把她休弃……

东汉时期,男子离异甚至不需要官府认可,也不需要办理离异手续,一句话就可以把妻子抛弃。

很明显看出女性的地位比西汉时期低了很多。

【最可怕的是,当女子也被这样的思想奴役后,还是一步步自己洗脑。】

东汉人曹文叔在丈夫死后十分悲痛,不欲再嫁,以刀断鼻,毁容自誓;

——而这样的“毁容守贞”在后世成为了称赞女子节操的行为,尤其是明清,有了更多的“自毁”案例。

汉末荀爽的女儿荀采嫁给阴瑜为妻,后来阴瑜死了,荀采发誓不嫁,甚至带着刀以防不测。后来荀爽逼她改嫁郭亦,荀采自缢而亡,还被人称赞“从一而终”。

——同样,在明清时期,女子为了守贞不改嫁选择自缢,还会得到朝廷封赏,得到贞节牌坊,为家族得到免除徭役的机会。这也是起源于汉朝。

以上诸多案例足以说明,东汉女子已经在不断地社会环境影响,和各种洗脑之下,可以看出这时期的妇女已经主动放弃离婚的主动权,投身“从一而终”的夫权观念。

【与西汉相比,东汉妇女所拥有的自主意识已经日渐萎缩,她们开始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沦为丈夫的附庸,不再像西汉那样勇敢表达出自我的抗争。不仅失去自我,将命运系于丈夫,地位逐渐下降,男性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男尊女卑”的性别角色日益强化。】

【东汉时期的贞节观更加强烈,汉安帝进一步表扬妇女贞节,赏赐粮食物质,还上升到了精神高度。】

【也因为社会要求的贞节观,虽然法律没有禁止妇女改嫁和再婚,但是社会已经以倡导守节的方式限制妇女再嫁。】

每逢乱世,女子的地位便会降低一次。

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乱世之中女子人命如草芥,倒也不用提贞节不贞节,生死根本不由自己。

但是汉末时期依然有生过孩子的寡妇很受欢迎的习俗,曹操所谓的好人.妻也是汉朝流行的风俗影响,只是《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朝,就显得他的癖好也很“奸臣”了。

【唐朝公主改嫁,哪怕中后期同样开始重视贞节,但是相比后世勉强还好。唐朝130位已婚公主当中,有27位是再嫁者。】

【唐朝女子地位较高还有一点显现,男子惧内的情况比较盛行。】

提起惧内,李世民等人齐齐笑嘻嘻看向房玄龄。

相传房玄龄妻子卢氏善妒,不允许房玄龄纳妾,李世民把卢氏召入宫中,给她一杯酒,说如果不允许纳妾就赐毒酒。她毫不犹豫抓起毒酒喝下去,没想到是一杯醋。

这也是“吃醋”这一个词语的由来。

“看来房相后世留名了哈哈!”李世民开玩笑道。

房玄龄被笑的次数多了,也不以为意,轻抚胡须:“能让大唐得此美名,臣也没白惧内。”

【因为唐朝的儒家正统思想受到一定打击,胡族遗风也不断侵蚀,唐朝还颁布了许多经济政策来鼓励寡妇改嫁,所以唐朝的再嫁风一直比较盛行。】

提起改嫁的唐朝公主,朱元璋有些嫌弃。

他虽然很崇拜李世民,但是觉得李世民最大的缺点就是选了武氏作为妃嫔,让大唐江山被篡。

他严格对待后宫女子,就是为了避免大明出现类似大唐那种女性篡权的结果。

【宋朝分为两个阶段。

北宋时期,“女主内”慢慢演变成强势女性的出现,比如宰相王旦就是有名的惧内,沈括在家中也被老婆欺负。这其中很大原因,便是因为女性拥有管理家庭内部事物的权利,社会上职业女性也比较多,社会地位没有后期那么低,生活环境较为宽松。】

因为唐末时期世家门阀几乎被屠杀殆尽,宋朝没有强大的门阀世家,女性地位高并不是跟唐朝一样有强大的娘家背景。

宋朝时期女性地位高,很明确的说明了一个现代也通行的道理:

经济自由,才能婚姻自由。

【说起职业女性,宋朝民间厨娘比男厨子还受欢迎,诞生了许多厉害的女大厨。现在的古代十大厨神里,有六位女厨神,两位都是南宋的。】

天幕放出十大厨神的画像和资料,先秦的三位有些争论。

伊尹作为宰相比他作为厨师更出名,“易牙烹子”的典故加上齐桓公晚年的不幸遭遇让这位“厨神”口碑很差,春秋末年吴国名厨太和公地处偏远加上时间久远,知道的人不多。

而且先秦时期物资匮乏,所谓的厨艺高超也就是善于烹鱼善于烤肉这么原始的手法。

唐宋时期物资繁荣,因为与国外也有了交流引进许多新品种,商业贸易繁华也刺激了餐饮业的发展,加上夜市活动,更加刺激了美食的多样性。

“这膳祖是何人?竟然是我大唐的女厨神。”唐穆宗好奇。

“是臣府上的家厨。”丞相段文昌出列,姿势恭敬但是语气也有些无奈,“这写《酉阳杂俎》的段成式是老臣,可能把她写进去了。”

儿子从小就喜欢膳祖的厨艺,出门探访亲友回来总要抱怨别人家的厨子不行,做得菜不好吃,没想到竟然馋到写书都是写美食,甚至还因此流传后世了。

段文昌表示不理解,这写美食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后世人为什么要看?

唐穆宗哈哈一笑:“这可好,这女厨神原来近在眼前,朕可要好好尝尝!”.

“竟然还有尼姑厨神,她做得应该都是素食吧?”被赞扬的膳祖正在后厨教徒弟,被一群女弟子围住夸她被后人封为厨神后,才特意看了看天幕,看到还有别的女子厨神。

“‘辋川小样’,听起来就很美。”

她们议论的是五代时期的女尼梵正。

膳祖感慨:“女子果然是多才多艺,做什么不可以,只有不让做。”

“所以你们也要好好学,可不要堕了为师的名声。”.

“我朝竟然有两位女厨神,善。”赵构满足了,这两位还都跟他有点关系。

刘娘子是南宋高宗宫中女厨,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宫廷女厨师,被称为“尚食刘娘子”。

还有宋五嫂,是南宋民间女厨师,相传高宗赵构乘龙舟游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宋五嫂为脍鱼之“师祖”。

现代还有许多品牌打着与宋五嫂相关的招牌,但是实际上与宋五嫂毫无关系。.

朱元璋有些不满:“不过区区一妓子,也配代表我大明称为厨神。”

哪怕是女尼也比名妓好,朱元璋这么在意女子贞.洁的男人,哪怕看到的是明末清初时期也觉得不满意。

朱元璋说得是秦淮名妓董小宛,除了写诗作画文采飞扬,她还精通厨艺,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闻名于江南。

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相传均为董小宛所创制。

比起厨神萧美人、王小余,玄烨更在意天幕提到的书籍,这二人都是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盛赞过的。

“《随园食单》,听起来是记录美食,没想到还能有人以厨艺、以厨书扬名后世。”玄烨心里有了一个念头在逐渐成型,“后世似乎不在意圣贤之学,各种学问百花齐放,都很重视。”

“前朝周王朱橚组织编著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对百姓有重要意义。你们闲着没事干,回去编书。”

玄烨突然地一条命令让一群阿哥们都懵了。

“啊?”

“不管是医书,药书,诗集,美食书,都可以。朕要看到成果。”玄烨挨个说完,就看到喜文的老三面露喜色,好武的老大已经眉头紧皱满脸崩溃,又补充一句,“兵书兵史也可,有关前朝的火器技术书籍或者是满蒙铁骑的书也行。”

这里的阿哥要么背后有母族支持,要么已经出宫开府的有幕僚有心腹,完全不缺人编书。

哪怕没有助手,玄烨自认为对阿哥们的教育极其严格,自己写也不是不行。

他故意又刺激了一句:“明朝朱家的皇子亲王都能写,你们不行?”

年轻的阿哥们受到刺激齐声应到:“行!”

“那就滚吧。”玄烨把儿子们都给赶出去后,对太监招招手,“去把格格们都叫来。”

看着阿哥们离开,玄烨捏了捏眉心,想起天幕曾经说得“九龙夺嫡”,有些头疼。

都滚去写书去吧,少一天到晚斗来斗去,斗得乌烟瘴气。

他还没死呢!

格格们相继抵达,得到了玄烨的新任务。

格格们在宫中,单独写或者编人手不够,但是组团组队应该还是可以的。

玄烨看着天幕对宋明清颇有微词,有心想改善,现在在一点点努力。

最重要的是,他也并不想满清的格格们沦落到汉女那样,只会女诫女训,满女是马背上长大的,怎么能跟汉人一样文弱?

【宋朝什么都是瘸腿,就很迷惑】

【重文抑武,文武偏科;重男轻女,性别失衡。】

荆咕一直觉得宋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你说他弱,他又有地方特别强。

你说他保守,他也有地方十分开放。

【宋朝还开始有了一个“榜下捉婿”的习俗,从唐朝的“门当户对”开始更在意“钱财”。而且宋朝人宁愿为了钱财娶寡妇或者入赘女方,甚至也有女性嫁给出家人,还有很多中举者为了钱财卖婚。】

【但是,宋朝依然是男尊女卑,女性的强势也只是给丈夫去妻多了一个新的借口:以“强势”而去妻。而且宋朝男子纳妾、狎妓非常普遍,朝廷屡禁不止,官员甚至以狎妓为风流。】

荆咕自己查资料时都没想到,宋朝,或者说北宋,还是一个很出“悍妇”的朝代。

而且与唐朝尚武、有胡人习气的原因不同,宋朝的“悍妇”大多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因为宋朝商业发达,女性自己有能力挣钱,而且男人结婚时也会追求钱财,那么为钱在家里低头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宋朝以前各个朝代所记录的贞.洁女性有186人,到了宋朝是303人,元朝是741人,明朝高达36719人,清朝有12294人。】

【但是,就是极力推崇理学的程颐自己在女性的再婚问题上也不是那么迂腐,对父亲积极操办外甥女再婚的事情不但不阻止还大力支持,并且还允许侄媳妇改嫁再婚。】

【前面提过范仲淹自己裸捐成立的范式义庄,还会出资捐助族中女子改嫁再婚。范仲淹的母亲再婚,儿媳后来也改嫁给了自己的学生,可见北宋时期风气还比较开明。】

明朝时期,听到程朱理学的程颐自己也支持改嫁,一群信理学信到疯魔的书生们懵了:

理学不是说“存天理灭人欲”吗?不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吗?怎么能支持改嫁呢?

【到南宋时期,对女子的要求变为“柔顺”“不妒”“恭谨”,再变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贞妇、烈女遍及全国各地,数目也远较汉代为多。在封建礼教的严酷制约下,妇女丧失了主动离异权力,男子可以在各种借口下出妻。】

提到南宋,赵匡胤就想到不成器的徽钦二宗,就想到赵光义篡位,就想打弟弟!

而同样想到徽钦二宗的,还有南宋时期的皇帝。

听到天幕特意介绍“北宋”和“南宋”的差别,南宋的男人们集体感到脸上发热,仿佛那一层遮羞布被撕扯下来,火辣辣的痛。

还好荆咕没有继续骂宋朝,宋朝的老问题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她说起了元朝。

【这里为元朝辟谣一下。

元朝背负了一个很惨的黑锅,说什么是因为“处.女.初.夜.权”才导致汉人反抗。

这东西首先是欧洲特产,华夏从来没有过,从来没有!】

元朝明确规定的四等人制度,连娶汉人妻子都不愿意,哪有那么变态。

最重要的是,蒙古人并没有贞.操观念。草原民族有继承兄弟妻妾的传统,而且这对于汉人来说难以接受,但是对草原民族来说,死了主要劳动力才是最可怕的,有人继承和继续抚养,不至于在草原上饿死才是最重要的。

就连欧洲人搞这种,也不止是为了女色,是为了财富,处.女.初.夜.权可以通过交税免除。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种黑锅都跟日本人有关系,反而不是类似高阳公主和辨机和尚那样是民间造谣的,这是一出明确的政治谣言。

日本人喊出“崖山之后无中华”,不承认宋朝亡国之后的元明清朝代是华夏文明,为什么?】

元和清集体迷惑。

他们一统一就迫不及待修前朝历史,还祭拜前朝的皇帝比祭拜祖宗还恭敬,图什么?

还不是图一个正统继承权。

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华”,清朝作为满族,在对外的外交文书,比如《尼布楚条约》,用得并不是自称“大清”,而是“中华”。

而且满汉哪怕权力有分,许多皇帝已经有了汉人的血脉,母亲都是从汉军旗改满姓抬入满军旗,如果真正不想融入华夏,选择继承人时首先就会把有汉人血脉的皇子排除在外。

【因为他们自认为自己学唐宋,自己才是华夏文化继承者,侵华之后的目标就是占领华夏,然后造出第二个谣言,元朝贵族的“处.女.初.夜.权”,来煽动汉人对蒙古人的仇恨。】

成吉思汗:“把地图给我。”

他要好好看看,这么造谣,还给他们造这么无耻的谣言的小国家在哪里!

忽必烈非常认真,也非常生气:“朕知道中原人经常骂我们草原人是蛮夷,这无所谓,打又打不过骂就骂吧。但是造谣,还是这种谣言,这小日本太可恨了。”

元朝的官员也很生气,说元朝贵族有这种变态嗜好,岂不是连他们一起污辱了?

“我们要女人直接抢就是了,搞那么花里胡哨做什么!”

草原上,他们抢女人都是提刀上马直接抢!抢了就是给自己生孩子,这种什么初.夜,要了有啥用!

【草原民族从来没对女子贞.操观念莫名其妙的执念,包括清军入关前,从皇太极娶的宠妃海兰珠是寡妇,顺治帝的宠妃董鄂氏曾经是弟妹。】

【满清入关后学汉人的守节和不许改嫁,真得没必要。】

【现在回到那个问题:假如男女比例失调,娶妻生子如何解决呢?】

【这里,就由明清来做这个反面例子。】

作者有话要说

引用资料:《试论春秋时期贵族妇女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

《汉代婚姻关系中妇女地位考察》

感谢在2023-08-1323:58:47~2023-08-1423:58: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浅水炸弹的小天使:书友1919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花曦292瓶;素叶100瓶;落落无痕40瓶;月野雷鸣31瓶;寐思30瓶;熊宝最可爱25瓶;九畹、56328519、溪岚、轩辕玖玖20瓶;55471794、66160981、晨雾、棉花糖10瓶;Zoeyliaa6瓶;落樱祺绯、遥遥xyc、路眠5瓶;馒头爱吃汤圆、泡泡、摆烂、这颗甜好糖3瓶;拾光、努力还债中2瓶;宁芙、回不去、打酱油的路人、记录者梅薇斯、时月、小白狼、唯~离、森系奶茶、湘水薄河、安沁羽、咸蛋黄、苏寂静、风雪赋琴、烨儿、晨曦、晨曦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