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武侠仙侠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75 章 四大发明与工业革命5

第 28 章 帝王陵墓和海外遗珍5

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作者:西羚墨 分类:武侠仙侠 字数:105万 更新时间:2024-05-30 20:33

贫嘴后人荆咕还在天上吐槽,有关大汉的那些故事还没结束,天幕下的百姓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大汉朝的,更觉得非常有代入感。

他们会为了汉文帝的节俭爱民感动,也会为了用那么多牛羊马殉葬心疼。

会为了尸体千年不腐疯狂心动,也会为了尸体被展览立刻缩回念头。

从感情上来说,同在古代,与帝王们的思维没什么太大的差异。

但是帝王们看不到这一点,或者说看到了也不会太在意。

【汉武帝之后的汉昭帝,有些短命,年纪轻轻病死后平陵还没修完,霍光还是让他风光大葬,特意从渭河滩拉沙构筑地下墓室,陪葬了无数的金银珠宝,大办了一场】

【汉昭帝之后,有一个被废除帝号、没什么存在感的皇帝,海昏侯】

【海昏侯,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帝王,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曾经当过皇帝、王、侯和平民的人】

刘彻连连被创。

汉昭帝在他后面,那是他的儿子?很短命就病死,难道儿子身体不好?

“昭”作为谥号是个美谥,说明儿子作为皇帝干得还不错,怎么偏偏短命。

还有后面废除帝号的海昏侯,这又是个什么情况!

该不会是他孙子吧!

刘彻急了,大臣们也急了。

能看到大汉的未来让他们心情跌宕起伏,想要避免一些能看得到的灾难,偏偏天幕不说名字,让他们想改变也无从改变。

偏偏刘彻急也没用。

这个时候,刘据还没出生,连卫子夫也还没进宫。马邑之谋之后的第六年卫子夫才进宫。

好消息:他有儿子,儿子继承皇位后做得也还不错。

坏消息:儿子身体不好,年纪轻轻就病死了,而且孙子也不行,被废了。

他甚至怀疑就是因为儿子身体不好还短命,导致孙子没人教导才废掉的。

【汉宣帝是另一种神奇,从监狱到皇位,从囚徒到皇帝。但是最为难得的是他并没有因为艰难的童年经历心理扭曲,反而重情重义,创下了昭宣之治,是一位人气很高的皇帝】

刘询被连连夸赞夸得眉开眼笑,但是保持着帝王范矜持地微微颔首,还算满意:“宣帝,看来朕做得还不错。”

“孝宣”是谥号,刘询还有庙号“中宗”。

“宣”为美谥的一种,一般用于朝代中期的中兴之主。

【汉元帝的人和陵墓都不出名,他在位时期最出名的事,是昭君出塞】

刘彻一听到匈奴基因就动了,儿孙都顾不上:“嗯?匈奴又卷土重来了?”

后代这么废物的吗,又出塞,这不就是和亲吗。

【嗯,汉武帝为了不和亲想方设法打匈奴,汉元帝重新开始和亲,你品,你细细品】

【有时候很疑惑,古人不是动不动说祖宗之制不能废吗,怎么这个时候没大臣跳出来说三道四了?】

【大概是因为,和亲的也不是他们大男人,无所谓】

一群支持和亲的帝王和大臣齐齐感觉被骂了,一些写诗赞美和亲公主的诗人也感觉被骂了。

“奏曲风嘶马,衔悲月伴人。旋知堰兵革,长是汉家亲。”大唐,文学家苏颋摇头晃脑赞美,“公主以一己之身换取两国和平,这是多么伟大的事。”

他的夫人白了他一眼:“让你女儿去和亲你愿意吗?”

苏颋果断拒绝:“不行!”

夫人:“呵呵。”

嘲讽归嘲讽,送自己女儿去和亲,她也不愿意。

她忍不住想起金城公主。

丈夫的这首诗就是在金城公主和亲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所写,赞美金城公主的大义。

然而这几年听说金城公主在吐蕃过得并不好,生的孩子被赞普的其他妃子在生产当日故意抢走并宣称是自己所生,直到孩子周岁时才能相认。

这也可以想象,因为吐蕃与大唐并没有因为金城公主的联姻就始终保持和平,而是再次开战。

若不是吐蕃战败,赞普委托金城公主向大唐求和,恐怕金城公主一辈子都没机会与孩子相认。

当公主,真是可怜啊。

不,准确来说,是被当做公主养的宗室女,真可怜啊。

金城公主同样是宗室女册封的公主,唐中宗李显的养女,认养为公主的那一天恐怕就是为了利用她的婚姻。

【和亲,其实是始于汉朝,始于刘敬】

【《史记·刘敬列传》里说得非常明白:“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之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于大父抗礼者哉?”】

【刘敬想得很美,嫁公主当王后,生太子继承王位,也就是成为新的单于】

【匈奴人傻吗?】

刘敬一慌。

他这是被骂了?

可是最怕的不是被骂,而是送了公主还没用,那他的政治生涯岂不是终结了?

【秦朝和秦朝以前,哪怕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打了几百年,草原民族也没能南下】

【秦汉交战时候,无暇顾及草原,冒顿单于异军突起,统一匈奴,反过来威胁大汉。但是这个时候的大汉,并没有大秦那么强势】

刘邦建国之后就飘了,觉得自己带兵也可以,非要御驾亲征。

那时韩信尚在,但是因为收留项羽部将钟离昧已经遭到刘邦的猜忌,他根本不给韩信领兵的机会。

然而刘邦高估了自己,第一次御驾亲征就遭遇了白登之围。那个时候,韩信就在长安,但是刘邦依然不愿意让韩信领兵救援,还把他监视了起来。是吕雉和萧何派人送金银珠宝贿赂阏氏才让刘邦活着回来。

没多久,匈奴又来骚扰大汉边境。

大臣刘敬提示送公主和亲。刘盈甚至提议让自己已经出嫁的姐姐去和亲,吕雉拼死不同意,最后是选择宗室女封为公主送去匈奴,还奉上了无数的金银财宝。

匈奴笑纳了汉朝的公主和财宝,然后继续派兵骚扰。

哪怕是打出大汉脊梁的汉武帝刘彻,也送了刘细君给乌孙王和亲,想拉拢乌孙一起去打匈奴。.

刘细君正值妙龄,乌孙王七老八十,而且语言不通,根本无法交流。

公主难忍悲痛,写下了《悲愁歌》:“穹庐为室兮旃为墙,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汉武帝得知消息后,也只是派人送去衣物用品表示慰问。

不久之后乌孙王就去世了,按照乌孙习俗,细君公主要嫁给她的继子。细君公主不能接受,上书给汉武帝恳求,汉武帝却依然道:“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细君公主不得不嫁给下一任乌孙王,最后只在乌孙活了五年,便郁郁而终。

在她死后,汉朝又派解忧公主嫁了过去。

——是的,死了又如何,艰苦又如何,大汉不缺“公主”,为了大局,继续和亲。

【西汉与匈奴和亲13次,与乌孙3次。东汉与匈奴1次,真正留下生平事迹的只有三位: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王昭君】

【剩下的,为大汉带来和平牺牲了自己一生的公主们,连名字都没留下】

大汉宫廷中,即将出嫁的解忧公主,为了避免再次遭遇细君公主那样语言不通的境遇,汉朝后期都是配备大量使团。有翻译,有各种医药、工匠等百工人员。

冯嫽也是使团的其中一人,在历史上,后来嫁给匈奴的将军,并且真正的为大汉和乌孙的友谊做出了重大贡献,有了另一个尊称,“冯夫人”。

“权力,权力才是最有用的。公主,我们只能靠自己。”冯嫽握住解忧公主的手,感受到了她手中因为紧张汗湿了手心的湿润。

“以后,我们在匈奴要相依为命了。”解忧公主紧紧回握住冯嫽的手。

她不想也在嫁出去后只能活五年就去世,也不想没有任何成就、没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轻飘飘的去世,如同一片不重要的落叶。

她们,一定要好好活着,哪怕是在遥远艰苦的匈奴。

【刘敬想让公主生下太子,事实上汉朝和亲那么多次,唐朝也和亲40多次,生下子嗣的只有12人。而且还会被单于的其他妃子抢走,或者子女根本没机会长大,或者长大了也会死于王位争夺,没有任何一人的子嗣继承单于之位】

【中原王朝也有外来的公主当妃子,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位妃子的子嗣继承王位。同样是帝王,将心比心,混血的皇子能让朝臣认可吗?】

唐朝中后期帝王们的表情顿时都有些难看。

安史之乱时,唐肃宗请回纥人出兵帮忙平叛,给予了很多条件。

后来回纥坐大,越来越过分。

到唐德宗时期,回纥人逼迫大唐进行“不平等交易”,以一匹马换五十匹绢。

马是没用的病马、弱马,但是唐朝必须给上好的绢布。

如果大唐给不出绢布,回纥人便以讨债为名常驻长安,杀人放火,欺男霸女。

最后唐德宗送去咸安公主和亲,解除危机。

然而咸安公主更悲惨,不到八年的时间,先后嫁给武义成功、武义忠贞、武义奉诚、怀信、腾里,五人。前三人是祖孙三辈分,后两人是父子。

她的一生都奉献给大唐和亲事业,死后葬于回纥,最终也没能回到故乡。

皇帝不知道和亲公主悲惨吗?

知道,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嫁自己的亲生女儿,会在宗室选个适龄少女,或者认个干女儿,名义上的“公主”。

比如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的远房宗室女,刘细君是汉武帝的侄子罪臣刘建之女。

那么回纥真得那么垂涎大唐公主的美色吗?

同样不是。汉唐时期有厚嫁风俗,在和亲的时候更甚。但是这个厚嫁不是给公主的,是给单于和部落的。

相当于,汉唐王朝用皇室公主、陪嫁使团巨大的财富和陪嫁工匠们先进的中原技术换来短期和平,一旦不能满足他们新的需求,就会继续骚扰索求。

【大部分公主没有任何子嗣,首先是因为年龄差太大,比如乌孙王当时都快八十岁了。其次是单于们警惕大汉,担心部落被吞并,根本不允许公主怀孕。】

【汉朝皇室有御医,匈奴人,也有巫医】

【而且还有更大的危险,一旦与中原王室交恶,第一个死的就是公主】

【唐朝时期,就有静乐公主、宜芳公主两位公主被杀】

唐玄宗时期,安禄山对这两个公主联姻的部族压迫太大,部族迁怒于和亲公主直接斩杀。

加上前面安史之乱与回纥的因果,可以说一旦中原势弱,公主们都是被迫派出去维持和平的棋子。

甚至有的公主没有完成任务还会被斥责。

《资治通鉴》就曾经记载唐武宗斥责和亲太和公主,因为回鹘可汗不断勒索大唐,勒索未果后开战扰边,太和公主脱簪谢罪。

回鹘——便是曾经的回纥,帮助平定安史之乱后请求大唐改名回鹘得到许可,但是野心从那时酝酿起来后,就没有再平息下去。

而太和公主有选择的权利吗?

没有,她同样是被迫五嫁。当时的回鹘已经进入末期,可汗互相厮杀,但一定会抢她这位大唐公主,不是因为爱情,是因为她是勒索大唐最好的棋子。

唐武宗后来派兵把太和公主从回鹘趁着混战时带回去,也不是感激她有功,而是不想继续被勒索。

接回长安后,太和公主被唐武宗斥责,她的姐妹——其他五位公主觉得她五嫁伤风败俗拒绝迎接,第二年太和公主就郁郁而终。

可以很明确地看出,哪怕公主们身负重命被迫和亲,甚至身处险境有死亡的风险,依然地位很低。

中原不重视,只在乎结果有没有达到。

少数民族政权很警惕,哪怕是是否允许公主们生孩子都会警觉着。

可是唐朝的和亲公主至少能有名字,汉朝的和亲公主大部分连名字都没有,只知道嫁了,又嫁了,前一个就是死了。

【为了能拉拢两国关系,公主的陪嫁往往非常丰厚,但这与公主也没什么关系。陪嫁团带的是资助他国的技术人员,还有翻译。这其中如果有人对被派遣不满,反过来会变成对付中原的一把刀。比如,中行说。】

汉文帝时期,刘恒面色一沉:“中行说?”

这不是他刚刚送去给宗室女子陪嫁的宦官吗?

汉文帝六年,让宗室女子嫁给匈奴为单于阏氏,其中有宦官中行说作为翻译。

中行说原本是燕人,因为燕山距离蒙古不远他精通匈奴语言,被派遣去了匈奴。

然而一到匈奴,中行说先是投降匈奴王,劝说匈奴王不要贪图大汉的丝绸和食物,更不能在风俗上被汉人同化,熟练的为匈奴起草文书,好在气势上压倒汉朝。

当老匈奴王去世后,年轻的单于继续宠信中行说,继续依靠他打压和利用汉朝,而汉文帝继续送公主和亲。

——无论是大汉还是匈奴,甚至是一个翻译的宦官中行说,各自达成了自己的目的,除了和亲公主。

汉文帝再次嫁女,史书上同样没有记载她的任何名字和信息,只能根据再次嫁女猜测,前一位和亲公主应该也是早逝并且没有留下子嗣。

【我们在现代哪怕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都容易水土不服。特别是南方人去北方,首先极其干燥的气候会让你的嘴唇干裂、皮肤头发都干燥的时时刻刻想喝水,还更容易上火。然后是饮食,尤其是草原以吃肉为主,短暂吃两餐很激动,吃多了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腹胀,消化不了,满肚子油腻会觉得浑身难受】

【而且这已经是现代化后有楼房有暖气有自来水电的时代,别说古代,九十年代的时候草原上还有狼群,牧民晚上睡在帐篷里能听见外面的狼嚎。你还不能躲,你躲了狼把羊吃了全家一年的收入就没了,你得带着猎犬和火把把狼赶走】

“嗷呜——”

“嗷呜——”

荆咕放出了草原上的夜晚。

当狼嚎阵阵,走出帐篷,就看到黑漆漆的夜色深处,绿色的狼眼,在黑暗中密密麻麻。

帐篷的主人举起火把,火光照亮狭小的一片区域,能看到最前面的一群草原狼群,朝着帐篷和帐篷周围的羊圈步步逼近。

狼群饿的瘦骨嶙峋,但是贪婪而凶狠的模样让人毫不怀疑它们的杀伤力。羊圈十分慌乱,隔着百米距离就感受到了天敌的威慑力,叫个不停。

“嗷呜”一声,头狼走出来,体型最为高大,压制的羊群更慌乱,不断往躲着挤着。

猎犬也出来了,八九只猎犬发出凶狠低沉的威胁,不断刨地,对着狼群发出威胁的低哮:“呜呜——”“汪汪!”“汪嗷——”

猎犬相对于狼群还是数量少了点,狼群并没有吓到,依然在补补逼近。

直到女主人提着弓箭出来,射出几箭射伤了几只闪躲不及的狼,才把狼群吓走。

但这只代表平安度过了一个晚上。

拿着火把的男人看着狼群离开的方向并没有放下心:“冬天了狼也没吃的,明天还会再来,注意点。”

女人点点头:“我们轮流守夜。”

简单的对话也说明,对于这样的环境,他们早已习以为常。

可是对于生活在深宫中的公主贵女们,她们真得能适应吗?.

汉宫中,宫女王嬙喃喃念着:“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此时的王嬙已经被赐名为“昭君”,改不了出塞和亲的命运,但是可以改变出塞后的命运。

“权势……”王嬙紧紧握拳,想起了一点点宫中的小太监和画师。

太监和画师同样是宫中的小人物,但是面对她们这样的宫女,依然敢大胆索贿,不满足就各种使袢子。

这就是权力的作用。

哪怕她是弱女子,有了权力,依然可以改变命运。

她必须好好活下去!

【说起和亲太压抑了,我们说回汉墓,开心一下】

刘彻:不,你还是说和亲吧。

为什么说汉墓就可以开心?感觉更不妙了。

“史官,把之前和亲公主的名字和功绩都好好记下来。”刘彻叹息一声。

他并非不知道送公主和亲是憋屈丢人的做法,可是大汉要是能打过匈奴,至于和亲吗。

所以,匈奴,他一定要打!

现在没打赢,他也只能选择先走一步小步子,把和亲公主的贡献公平地记载在史书上。

史书上不记载女性的全名并不是大汉才开始,史官刚要犹豫,刘彻冷声道:“那选你女儿去和亲?”

史官立刻运笔如飞,写,马上写!

“等朕把匈奴打趴下,就把和亲公主接回来养老。”刘彻冷哼一声,“其他皇帝做不到,不代表朕做不到。”.

唐太宗时期,李世民叹气:“把天幕上提到过的和亲公主都写下来吧,包括大唐的。”

后世子孙不指望了,都说到安史之乱靠和亲请回纥派兵镇压,中原朝廷弱成那样,不和亲打得过吗?

本质上,就是中原王室的没落。.

朱元璋很骄傲:“朕的大明,不和亲,不纳贡!”

明初时期,明朝的公主的确都是嫁功臣和将领,起码比和亲好。

但是朱元璋不知道的是,后来的明朝公主,过得比和亲公主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家都知道,汉朝的皇帝大部分都是双性恋。比如汉高祖刘邦有男宠籍孺,汉惠帝刘盈有男宠闳孺,汉文帝有男宠邓通,汉武帝刘彻有男宠韩嫣。而且对男宠的宠爱更甚于宠妃。】

【汉文帝听说邓通被算命以后要饿死,直接把铸币权交给邓通,相当于给了一座金山银山,可没见哪个帝王给宠妃铸币权。汉朝的后裔也很好的继承了这个传统】

【你们看,他们对真正牺牲自己成全国家大义的和亲公主没有半分感恩,对男宠倒是好得很,当男人真好啊】

明显的嘲讽声,刺的派出过和亲公主的帝王有些脸热。

刘邦心虚,但是他现在就是打不过匈奴,自己都差点在匈奴没了,他也没办法。

“好曾孙,靠你了。”

听说他后代有个汉武帝很厉害?匈奴交给你了,和亲公主的事也交给你了。

吕雉白了他一眼,这老家伙,真是脸皮厚。

刘恒微笑,看得众朝臣反而觉得自己思想太污秽。

【汉成帝和飞燕合德姐妹花的故事大家想必也听说过,相传汉成帝是因为服用虎狼之药死在赵合德的床上,也因此,飞燕合德被誉为古代著名的祸国妖妃】

祸国妖妃?

还是舞姬的赵飞燕与赵合德抱头痛哭。

她们没想到,在后世竟然会留下这样的恶名,明明她们身为家养的舞姬,说好听点是舞姬,不好听就是贱籍女婢,随时可以被主人发卖的那种。

【然而,飞燕合德就如妲己一样,惨当背锅侠】

赵合德擦擦眼泪,倔强地看向天幕:“姐姐,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天幕一定会给我们指点明路的。”

也许因为这个名声她们再也不会进宫,会被主人送给某个官员当小妾。

也许,她们逃脱不了命运,还是会继续被送进宫。

赵飞燕含泪点点头:“嗯,知道了未来也好早做打算。”

【事实上,飞燕合德还没出现时,汉成帝好色一点没改,而且发挥老刘家的特长,男女通吃】

【他宠幸男宠张放,平日里“与上卧起,宠爱殊绝”,宠到封他为富平侯——宠到太后拿他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张放流放。就这样,汉成帝依然恋恋不忘,一封一封地写情书,时不时把张放召回来】

刘骜颇为愤怒:“大胆!朕乃天子,想宠爱谁就宠爱谁!”

张放跪在一旁,低着头看不到脸上的表情。

但是他浑身笼罩着阴郁的气息,显然并不高兴。

如果他本就是李延年那样身份低下的贱籍,被历史记载成男宠,或许也只能辛酸一笑。

可是他祖上辉煌过,也封侯过,自己如今却凭借这一种“宠爱”被封侯,被历史记载,张放觉得极为难堪,连带着看身上的侯位也觉得刺眼起来。

等刘骜勉强平息了怒火,张放突然带着哭腔请示:“陛下,臣败坏了陛下的名声,无颜面对先祖,还请陛下将臣流放在外将功赎罪吧!”

【但凡刘邦对自己的开国功臣有如此情意,韩信等人也不至于死那么惨,大臣们实在是没拿捏到老刘家的爱好啊】

刘氏皇帝集体抑郁。

而汉初的开国群臣更郁闷。

拿命打拼天下,还不如男宠受器重,这是什么道理。

【对了,张放何许人也?汉武帝时御史大夫张汤的玄孙,大司马张安世的曾孙,母亲是汉宣帝刘询的女儿敬武公主。刘询就是那位民间出身的刘病已,创下宣武中兴,可惜他的子嗣不成器】

张汤:!!!他这样的酷吏,怎么会有这种玄孙!好男儿做什么不好要做男宠!

好好看着热闹,怎么这热闹突然烧到自己身上了!

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同样震惊,他的曾孙,怎么一点也没有遗传祖宗的风骨!

张汤可以说是酷吏,但也同样是能臣,更是清廉的能臣。

生前被朱买臣等人诬陷自杀,死后被清算,发现家中只有不到五百金,还都是来自帝王的赏赐。

也或许是父亲的死给了张安世警惕心,张安世为人处世相当谨慎,为官廉洁,但是官运亨通,不但官拜大司马、少将军,后来还得以受封富平县侯,并且成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晚年也得以善终,比父亲一生更圆满。

但是这么优秀的祖先下,出了一个男宠张放……

【从亲缘上来说,张放还是汉成帝的表弟。后来,汉成帝为表器重,把妻子许皇后的侄女嫁给了张放,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只有一句话:许皇后倒了八辈子霉!】

【老公是双性恋,侄女也被迫嫁给双性恋!而且这位许皇后生了女儿夭折后,还被废后了,遇人不淑真是连环打击。】

【因为纵欲过度,汉成帝其实是中风而死,不过的确死在赵合德的怀里。汉成帝没有任何子嗣,民间传说是飞燕合德祸害子嗣,其实,姐妹俩没进宫前他也没孩子。】

【汉成帝的原配皇后生过一女,夭折。班婕妤生过一子,夭折。我们知道,男子纵欲过度其实会导致精子质量不好,精弱或者精少,结合历代帝王越是荒淫反而越是子嗣艰难,大家可以猜到问题到底出在谁身上】

纵欲过度反而会子嗣艰难?

大臣们默默地看向了刘彻。

陛下,自己反省一下。

刘彻:“天幕说了,朕是有儿子的。”

还是汉昭帝。

可惜的是,短命。

大臣也不好直说,只用眼神看着陛下:您也知道自己儿子短命,要不,您多生几个?

不需要大臣明说,刘彻也急,可儿子这事是能急出来的吗!

【再说一个汉哀帝,就是继位的侄子。】

【汉哀帝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说起同性恋的古代词汇“龙阳”“分桃”“断袖”,大家就知道了。龙阳指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分桃指弥子瑕与卫灵公分桃而食,断袖指的就是汉哀帝和他的男宠董贤】

刘恒笑容终于绷不住了。

这种典故,不要也罢!太丢人了!

【据说在一个大白天,汉哀帝宠幸董贤后,看到董贤睡得十分香甜,汉哀帝想起床却发现衣袖被压在董贤身下。他见董贤睡得十分香甜实在不忍心打扰,于是割断自己的袖子起身。这便是“断袖之癖”的来源】

【汉哀帝对董贤极为宠爱。除了如胶似漆形影不离,还不断地为他加官进爵。董贤从太子舍人一路升官,成为黄门郎、驸马都尉、侍中、高安侯,后来22岁的时候已经当上了大司马,操控整个国家的大权。】

【如此,汉哀帝依然不满,甚至想要禅位给董贤,可惜的是被大臣们拒绝了】

刘邦拔剑:“朕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那不肖子孙竟然要送给一男宠!”

吕雉冷笑,呵呵,这不像极了你。

两夫妻虽然看彼此不顺眼,也同时对彼此了解极为深刻。

吕雉不说话只笑笑,刘邦就看出吕雉什么意思,脸皮很厚地解释:“朕就算宠爱男宠,也不会把江山送给他。朕是混蛋,但朕不傻。”

对自己的认知十分清晰了。

吕雉默默扭过头。

倒也没错,这混蛋把江山护的紧紧的,对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都时不时冒杀心,男宠真要有非分之想,三族都没了。

【董贤已经加官进爵到了极致,又不能让爱宠当皇帝,还能如何表示自己的宠爱呢?】

【汉哀帝脑袋一拍,有了,生同衾死同穴,他要为董贤修陵墓,并且是按照帝王规制修陵墓】

【目前发掘的义陵北司家庄的残冢虽然资料不足证明这是为董贤修建的,但是冢中曾出土“高安万世”的瓦当。据《汉书·佞幸传》中记载,哀帝曾封董贤为高安侯,“高安万世”瓦当应当是董贤所用瓦,因此极有可能就是董贤之墓】

“高安万世!高安万世!”气得刘邦拔出剑对着空气一阵乱抽。

吕雉十分淡定往后闪开点,顺便吩咐左右去叫太医,免得老头子气死了。

大臣们酸溜溜。

我们封侯出生入死,如此艰难,想不到有人凭借男色就可以封侯,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

再看看刘邦那张老脸,对不起,实在是不能接受。

其他汉皇朝的大臣开始心思诡异起来。

【大家都知道,汉代皇帝死后口含玉珠、下枕玉璧,甚至还用玉片和金丝连缀而成的葬服从头包到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金缕玉衣”,史书中称为“金缕玉柙”。但是这样的厚葬也导致他们的帝王陵被盗者众多】

【现如今出土的两件最完整的金缕玉衣,一件是刘胜墓中出土。刘胜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他有个很出名的后代,汉昭烈帝刘备。】

突然被提名的刘胜原本提着心紧张地不行,天幕本来是在介绍大汉皇陵,突然介绍他还以为自己谋反成功了。

但听到不是自己当皇帝,刚刚要失落,结果是后代当了皇帝,刘胜顿时又可以了!

他环顾一圈自己的众多妻妾,不知道是哪位夫人的后代?

既然不知道,要不就都多多努力点?

【没错,刘胜就是中山靖王。这位中山靖王别的不好说,生孩子特别能生,有一百二十多位!】

刘胜还挺骄傲,嘿嘿,一百二十多位,总有一个成器的。看,这不就有个后代当皇帝了。

刚被大臣们怀疑过身体的刘彻有些酸,他的子女连零头都不到。

【大家经常调侃汉景帝刘启是为国生子,因为他的后代都比较有出息。】

【近的刘彻,能与秦始皇并称的秦皇汉武,与秦始皇、李世民并称为“龙凤猪千古一帝”。】

【远的长沙王刘发之后刘秀,汉光武大帝,东汉的开国之君。中山靖王之后刘备,蜀汉的开国之君。还有鲁恭王刘余之后刘表,也是三国时期的一方军阀,如果不是自己没什么野心也能称霸一方。】

【不得不说,大汉棋王真是下得一手好棋,硬生生通过生孩子给大汉不断地续命,成为了封建王朝历史最悠久的王朝,后面再也没有能超过汉朝的】

汉景帝刘启:开心!

朕的儿子都如此的有出息!

听到称呼自己为“大汉棋王”,想起自己还是太子时的往事,刘启心情好,哈哈一笑。

再听到儿子又是“千古一帝”,后人又是开国之君,大汉还是最长的王朝,刘启的帝王威严也保持不住了。

“好!朕的子孙都如此有出息,太好了!”

【哦话题跑远了,说回金缕玉衣】

【为了打造皇室才有资格享用的金缕玉衣,汉朝禁止民间使用玉器——这也是后来茂陵即使被多次盗墓许多金缕玉衣还能保存下来的原因,盗墓贼不能使用玉器,见光就死,于是只抽走了金缕玉衣里的金丝。】

【汉代帝王用金缕玉衣是为了保证尸骨永存,然而即使不能使用玉器,金丝和其他宝藏也招来无数盗墓贼。除此之外,还对尸骨造成了损害】

【中山靖王墓被发现的时候,只见金缕玉衣不见尸骨,这是怎么回事呢?】

【考古队将金缕玉衣整体迁出古墓时才发现,墓主人的尸骨就藏在玉衣之中】

【由于随葬品丰富,动物残骸和大量的酒增加了墓室中的有机物含量,使得尸体容易腐烂。再加上地下水和石灰岩的溶解作用,尸骨早已变成了灰褐色的粉末,只在头颅内残留有一部分牙齿的珐琅外壳。而在金缕玉衣被发现之初,后来墓室房顶坍塌将金缕玉衣压成扁平状,因此考古队工作人员没有注意到里面的尸体】

一捧灰烬,几颗牙齿,就是刘胜死后的模样。

原本在自己府邸带着众多妻妾一起开开心心看天幕的刘胜一口老血“噗”的喷溅而出。

死后不仅尸骨无存,还被自己的墓室压扁了!

他想着要厚葬,是想死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谁能料到荣华富贵没享受到,反而还因此糟了难。

“不要了——不要了——”

在妻妾们紧张地叫来大夫给刘胜把脉时,刘胜老泪纵横,嘴里喃喃念着,显然受到的刺激不小。

【西汉其他皇帝的陵墓也没什么好说的,皇帝平庸,帝王陵也比较一般,当然,盗墓贼也不嫌弃,都盗得很干净】

被扎心的帝王们:既然一般,那就别盗啊,盗光了还嫌弃,这是得有多欠打#¥@¥!

【现在我们来说说东汉,说说被称为“大魔导师”的汉光武帝的原陵,说一说他那好心办坏事的孝顺儿子】

【我们能看到大部分开国皇帝都比较俭朴,比如西汉汉初一连四位皇帝都是休养生息,节俭朴素,这才给刘彻留下了充盈的国库去打匈奴】

【东汉的开创者同样如此,刘秀也是一位节俭的皇帝】

【后世的有为明君都很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比如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富有四海还能节俭自省,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夸一夸】

被点名的有为明君骄傲。

节俭是美德,身为帝王还能顶住普天之下最大的权势富贵的诱惑节俭,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美德。

天幕这一波夸赞就夸到他们心里去了。

【刘秀生前就给自己选好了帝王陵的位置,不同于历代帝王陵依山傍水的格局,他选的是“枕河蹬山”的格局,帝王陵坐落在黄河滩上】

【后来刘秀给负责修建陵园的窦融说,他的陵园所制之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只要能让雨水排出就行。】

【等到自己临终前,刘秀再次下旨强调:我在世无益于天下平民百姓,丧葬时应该像文帝那样陪葬以瓦器,不要用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要因山为陵,不起坟堆。】

【所以他的陵园,起初没有任何奢华建筑,就连我们现代看到的柏树也是隋唐时期栽种的】

“这才是真正的节俭。”刘恒都自愧不如。

【我们根据他的生平和过往能猜出,不仅是因为贤明爱民,还有起义时期不好的记忆,毕竟当时他的对手就是赤眉军。甚至有传说,赤眉军是在刘秀手上打了败仗,军心涣散,就故意去盗汉帝王陵,一是出气泄愤,二是劫掠珠宝收拢军心,三就是想破坏他祖宗的风水想让他战败】

【毕竟,刘秀是汉景帝刘启的后代】

刘启:也不知道是该为又一个后代当了皇帝拯救大汉高兴,还是该为自己替后人背锅、导致坟墓被盗生气。

还是骂赤眉军吧。

“无耻小人,不讲道义!”

【但是,很可惜,他的大孝子没明白父亲的苦心】

【或者说明白了,但是大汉以孝治国,他需要借替给父亲尽孝表现表现】

【反正结果就是,汉明帝后来把原陵重新翻修,修得更加奢华大气,也更加的吸引盗墓贼的目光】

刘秀笑呵呵地冲刘庄招手:“朕的好太子,你过来一下。朕不打你,真得不打。”

刘庄额头开始冒汗:“父皇,你听我解释。”

“那你说说,是你太蠢没明白父皇的苦心,还是你想表现表现?”刘秀看起来仿佛没生气,一直笑眯眯的,但是对刘庄来说,更吓人了。

刘庄吞了吞口水:“我蠢。”

宁愿承认自己蠢,也比说借着父亲的陵墓表现要好。

“还算有脑子。”刘秀拍了拍太子的脑袋瓜,“现在长记性了吧?”

刘庄被拍得脑袋一点一点,不点头也得点:“长了,长了。”

不仅长记性,也要长脑子了。

他出生比较晚,刘秀公元25年登基为帝,他在公元28年才出生。

论资历,在家中也不是老大,排行才第四,上面还有几个母后得宠为人强势的哥哥。

没有跟父亲一起打过仗,也没见过赤眉军疯狂盗墓的行径,不懂王朝末年时期任何严苛酷刑都拦不住想盗墓的人。

现在听到天幕解释,刘庄才明白:与其阻拦,还不如薄葬。

以后,他也要薄葬,也要用陶俑替代人殉动物殉葬,做成秦始皇陵那样!

不,做得更好!

【东汉末年,董卓派吕布挖掘了北邙山上的皇陵,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的皇陵,无一幸免】

【这一次,光武帝的原陵也惨遭牵连,墓中被盗窃一空,地面建筑被严重破坏】

【我们目前见到的原陵其实不是最初明帝为光武帝修建的,是宋朝时期重新整修的】

赵匡胤骄傲脸:没错!他派人修得!虽然自己节俭点,但是该花的钱不能省!

【汉光武帝的儿子汉明帝,算是一位中兴之主,开创了墓道左右立陶俑,后面历朝历代都保留了下来】

刘秀又摸了摸儿子的狗头:“好主意,朕的了。”

刘庄:???天幕不是说这是他开创的吗,怎么就成父亲的了?

他小心翼翼问:“您不是要节俭,要低调吗?”

刘秀:“嗯。所以朕决定金银铜器、殉葬动物都不要了,只要各种陶俑。”各种盗墓贼搬不走、或者搬走也卖不出去的陶俑,跟秦始皇陵一样威武的陶俑。

刘庄:可是他的首创!不就又归父皇了!

刘秀:“怎么,你不愿意?”

“父皇愿意使用儿臣的想法,儿臣再高兴不过了,怎么会不高兴。”皇室人都是戏精,刘庄的演技在刘秀的眼里刚刚及格。

不过嘛,儿子已经祸害过自己一回,自己祸害一下儿子怎么了!

【汉皇陵其实能讲的不多,毕竟被盗得太惨了】

【汉皇室对和亲公主都选择忽视,名字生平都不会好好记载,然而后世永远记住了昭君出塞,用文字图画和各种形式永远铭记她】

天幕先放出了昭君出塞的无数画像,都是后人根据猜测所画。

还有无数后人演绎的昭君,各种各样的美人,千姿百态,无一例外的怀抱琵琶,神色坚定。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王嬙眼眶一热,咬着嘴唇压抑住哭声。

她不能哭出声来,哭出来了陛下会认为她对出塞和亲心有怨恨,她在宫中的日子会更难熬。

后人能一直铭记,她就满足了。

王嬙紧紧抓住自己的琵琶:她一定不会辜负后人的赞美,好好活出个样子来。

【汉皇室的帝王们用金缕玉衣想要保存遗体千年不腐,然而只有辛追夫人真正做到了千年不腐,几千年后的科学家为她用电脑技术复原了形象,从此全世界永远记住了她的名字,她的模样】

天幕又放出了辛追夫人像,先是尸体模样,然后在辛追尸体出土30周年之际,科技人员画出了辛追夫人四个不同年龄时期的复原面相标准图,分别是7岁、18岁、30岁、50岁。

可以看到,辛追的面相在3个年龄阶段各有特点。儿童时期的灵动活泼,少女时期的灵气美貌,成人时期的干练大气,中年时期的雍容华贵和隐藏面色中的疲惫病容。

后人详细的复原了她各个年龄段的模样,仿佛记录了她的一生。

“母妃,这不是你吗?”长沙国中,辛追夫人的孩子震惊地看到天幕上与母亲几乎一模一样的画像。

“是我,是我。”此时的辛追夫人,已经年迈体弱,久病缠身。

她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也没什么执念,平庸而悠闲地过着属于贵妇的生活,等待着自己的归日。

直到此刻,当天幕说出她后来的特异之处,辛追夫人感觉心里好像有什么一直埋藏的东西被拨动了。

也许,她可以因为自己的神异之处,做点什么……

【男人刻意模糊那些女子的名字和来过的痕迹,但是历史会记住,人民会铭记,到底谁才是真正做出贡献的人】

【接下来,我们要讲述隋唐的帝王陵,而这两个王朝的故事书太多了】

【《隋唐英雄传》《隋唐演义》,谁没看过呢】

【今天,我们来讲讲这些故事的主角,生前和死后的故事~】

作者有话要说

注: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王安石《明妃曲》

引用资料:

《帝王陵墓——发掘深埋在地下的皇家图鉴》

《论汉代和亲公主的语言翻译问题》

《和亲公主地位初探——以唐代和亲公主为例》

感谢在2023-08-0420:55:32~2023-08-0523:12: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灿烂千阳76瓶;叶子、莱昂、尼禄怒风、魔教教主、澜玥20瓶;柒玥15瓶;zaye、今天不熬夜、程苒LW、夏天想吃橘子、童夏10瓶;迪丽热巴的老婆、windlin、月47130896、盼盼5瓶;明3瓶;咸鱼今天暴富了吗?、努力还债中2瓶;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个鬼、临渊羡鱼、韶华易逝、眠北、晨曦、57991017、鑫鑫、菱荇、南岭荛花、记录者梅薇斯、夏竺、人生如茶,远行客、雪夜、清玖、小叶子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