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 第 167 章 秦(完结)

第 94 章 【汉末三国人物志...

作品: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 作者:浮笙闲 分类:历史军事 字数:109万 更新时间:2024-04-22 20:08

【东吴的发家过程说起来很短,也就孙坚孙策孙权父子兄弟两代三个人而已。

虽然吴国人陆机在他的《辩亡论》中,说的是“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也就是孙策用武力为东吴奠定了基业,而孙权用德义成就了大业。

但是从后世人的角度来看,他这话说得就太笼统了,并且可能出于行文需要,忽视了其中孙坚的作用。】

“桓王?”

曹操挑起了眉:结合下文来看,这个谥号很明显赠与的是孙策孙伯符,江对岸吴主的兄长,昔日的江东小霸王。

“只封王而不曾上帝号吗——孙权那小子,心果然够狠。”

他这般辛辣地点评着对面的做法,可是言语之间却不由流露出了几分欣赏。

从感情的角度出来,孙权称得上是接近刻薄了。他分明是从孙策的手上接过了江东的事业,继而才能登上东吴的帝位,却吝啬给予自己的兄长一个足够显赫的封号。

然而从政治大局的角度来看,他又是多么得清醒啊——孙策若是被追谥皇帝,那么孙策的遗腹子又当何处呢?作为追随过孙策的淮泗势力,他们又该支持哪一方上位呢?

在乱世中自己分裂自己?如果孙权真的这么干了,曹操感觉自己肯定会笑纳对方送上门来的把柄。

就算不论政治上的利益,曹操也尚且还记得先前后世人对于东吴混乱的继承局面的剖析:孙权的亲儿子之间甚至还斗争不止,掀起了阵阵风波,刀光剑影之间满是阴谋阳谋的过招。

哪怕不曾言说孙和孙霸兄弟两最后的下场,他简单代入一番,也能够心领神会孙权肯定会做出的决策:

局势既然都紧张成那种地步了,不流血,又如何能安定下来呢?

在这样稍有不慎,可能一步踏错就万劫不复的危险场合之中,若是孙策的遗腹子名义上也是“皇帝的儿子”,对于东吴的皇位有了继承的序列。

那么孙权那些个野心勃勃又手腕狠辣的子嗣们,到底是会先内斗,还是联手将“局外人”绞杀出局呢?

——要是那样的结局真的发生,孙权又该怎么面对自己兄长的血脉可能断绝的局面呢?

所以是桓王,也只能是王啊。

曹操轻轻合了下掌,权当对自己年轻对手的惺惺相惜。

能够不为自己一时的感情所动摇,果断实行被称之以冷酷也并非没有理由的决策。这样的意志力,不能成就一番事业,那才叫做奇怪吧。

【孙家最早的发家当然还是要从孙坚说起,或者说,从孙坚一辈的孙家宗室们开始说起。

在三国势力之中,东吴作为一个最称得上白手起家的政权,其最初的成立,就是以孙坚为首的孙家一辈人的联合创业。

比如孙坚的大侄子孙贲,在他长沙起兵的时候就选择辞去官职跟着他征战辗转;他的三弟孙静,也在乡里集合了五六百人作为他的队伍保障。

这就是孙家宗室始终在东吴政治和军事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能够成为孙权托孤的重臣,一方面又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