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从长城开始 > 122. 全文完结 秦朝 ……

朕真大度

作品:历史直播,从长城开始 作者:学做饭的兔子 分类:其他类型 字数:60万 更新时间:2023-05-10 14:21

刘彻再聪明,也没办法跳出现有的框架,去思考目前不存的东西。

还有非常巧的一点是,现在的大汉,它就是打不过匈奴!

所以,刘彻不仅将‘南北朝’认成了汉朝,还自然而然的,将五胡乱华,认成了大汉的亡国之祸。

甚至他这种认知,往上找找,还能找到依据。

就比如周幽王败周,根本不在于宠幸褒姒,真正令周亡的,是犬戎入侵。

可就算是周被犬戎入侵,其它诸侯也很快将其赶了出去。

从周至秦,就从未有过胡人入主中原,出现‘乱华’的情况!

秦末乱世打的那么惨烈,高祖建国时也有一千七百万左右的人口。

可这些人口,已不足以支持国家对抗统一草原的匈奴。

而五胡乱华之后,竟不足八百万汉人!

还没有建国时的一半!

这样的战争减员,中原恐怕已经十室九空。

后世史书上,大汉全都得是骂名!

已经知道历史,要是还造成五胡乱华,刘彻都不知道自己死后还有何颜面,去面见先祖。

不能冒进。

刘彻告诫着自己。

说起来也好笑,两刻钟前,群臣反对出征匈奴,刘彻满脑子都是赌一把。

现在群臣都支持抗击匈奴了,刘彻反而谨慎起来,一点都不敢赌了。

看着百官,刘彻慢慢的说道:

“卫青资历不足,不能服众,这大将军之位,还是算了吧。”

朕想提拔他为车迟将军,都担心军中不服会不会在作战的时候坑他,真给个大将军掌管一切军务,那卫青能不能活过明天都是个问题!

真是胡乱推人上位!

就是说你,曹时!

按耐住心中不满,刘彻继续说道:

“至于攻伐匈奴,主父偃说的有理,还是要防大汉与匈奴两败俱伤,被其它胡人捡了便宜。

今年,就先谨慎些,莫要空耗国力。”

这便是不打算大举进攻匈奴了。

一众大臣顿时哑言。

以曹时为首的部分功勋权贵和文臣,只觉着像是见了鬼。

陛下,你醒醒啊,你不是一直要打匈奴的吗?我们之前强硬出兵攻打匈奴的陛下,他去哪了!

至于客观条件——

笑死,之前他们不让打匈奴的时候,考虑过客观条件吗?

当即有权贵跳了出来。

“万万不可啊陛下!”

“陛下,马邑事后,匈奴已与我大汉不死不休,不全力出兵,怎保我大汉安稳啊!”

这类人还没有说完,另一批自认为理中客的人又跳了出来。

“非也!陛下,臣认为,应重新修复与匈奴关系,和匈奴单于和亲,一同清理周边胡人,再做打算!”

“陛下,天幕未提匈奴乱我大汉,真正要防的,是其余诸胡啊!”

“陛下,如今大汉无名将,绝不可贸然起兵!”

这群人一说,曹时他们便暴躁起来。

又来和亲,匈奴都打到家门口了,未来还要亡我大汉,和亲有个锤子用!

不满的曹时当即喷了回去。

刘彻开始看热闹。

总有一些人,会让刘彻怀疑他们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朕真是大度,竟然还能容忍这等蠢货在朝堂上出现。

留他们反驳曹时一流人,废物利用吧。

刘彻心态极好的看着百官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狗咬狗。

中途还有心情抬头看了看天幕。

就这一小会儿,天幕便已经讲完,重新黑了下去。

后面的内容,因为百官到来,刘彻没有全部听完。

不过也没什么重要的内容。

只不过是证明了这天音,就是后世之人在讲诉历史。

高祖的名讳,国号,甚至匈奴第一任单于的名字都出来了,还能有错?

就不知到底是哪位鬼神,令后世之人的天幕现于此世,目的到底是为何呢?

刘彻想到了五胡乱华。

难道,是为了示警?

朕倒是想解决这个问题。

可大汉没将啊!

给朕一个白起、廉颇,蒙恬,朕都至于如此无奈!

再不济给朕一个韩信也行啊!

就算担心功高盖主,那也得先等他先把匈奴打残了,有功再说!

可惜名将非天生,还需要时间成长,更需要战役证明自己,不然朕直接封卫青当大将军了。

多给朕几个名将,朕都不用这么愁啊!

天幕仿佛听到了刘彻的祈祷。

中间的花纹转了两圈,又渐渐明起来。

几个形状和小篆完全不同的字体,突然出现在天幕上。

《武帝征战:卫青和霍去病到底有多牛》

即便是字形与如今完全不同,刘彻还是极为诡异的都看懂了。

卫青?

能记载在史书上的人,必然功绩卓越,难道卫青真的成了廉颇蒙恬这等名将?

那能和卫青并列的霍去病是谁?

若是名将,必须马上找出来!

还有,武帝这个称呼,这不会是朕谥号吧?

想到这里,刘彻脸色一变,顿时喝道:

“都给朕住口!”

天幕上,熟悉的天音,就再次响起。

【Hello,大家好,我是才浅。】

【这一次我将和大家聊一聊历史上极为耀眼的两颗将星。卫青、霍去病

在讲述之前,up主要先解释一件事情,那就是史书的可信程度。】

一时之间,文武百官全部安静下来。

旁边,一直没有参与争吵的卫青,从心底升起丝不好的感觉。

听后世之人的意思,自己的战功很强。

那,自己的下场呢?

是君臣和睦,还是不得善终?

若是不得善终……

卫青也想不出什么办法,能阻止天幕说出来,不让自己被陛下厌弃。

只能祈祷自己在未来没有失了本心,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

祈祷的同时,卫青对和自己并排的名字,生了疑虑。

霍去病。

这个名字,和自己外甥一样。

难道,他也成了将军?

在卫青心生疑虑的同时。

刘彻身后,喷完百官的主父偃极为悠然,甚至还能在心底嗤笑。

做为修习儒家学说的主父偃,对史书的可信程度那可太了解了。

这得问为孔子啊!

春秋笔法嘛,这可是大学问。

天幕还是一片黑色,只有不同于现在的文字,在快速闪过。

伴随着文字的,是天音轻快活泼的解说。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是一个修史狂魔,所以相较于西方,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使得我们在研究过往历史时,有着极为充沛的支撑。

但,史书上的内容,并非全部可信。】

听到这里,刘彻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如今,他身边的史官在记录帝王起居时,也需要有选择性的编写。

不至于篡改历史,但真实细节肯定会美化过。

当然,刘彻相信,在大事上,史书还是基本上不会有大错的。

至少五胡乱华的可信程度很高。

就不知,这天音要说哪方面的史书错误呢?

【我们认为的史书,是记载真实历史的官方记录,这种印象并非错误,但它是有时间限度的。

春秋以前的史书,就比较符合这种认知。

史官要求秉笔直书,其最有名的故事,便是齐国崔杼弑其君。史官兄弟三人被杀,仍坚持不改历史。

也就是说,春秋时期的史书,可信程度会较高一些。

不过,孔子改变了这一切。】

听到这里,主父偃挑了挑眉。

【孔子认为,史书中传递的价值观,远比事实更重要。

他提出‘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编史理念,也就是说,对尊和贤的人,在书写他的历史时,要多写他的贡献,少谈或不谈他的过失与缺点。

根据以上原则,孔子在历史事件的记载上,进行了筛增删修改等手法。

这样的记录方法,被称为‘春秋笔法’。】

太学

董仲舒准备上书的手一顿。

不知道为什么,他心底升起来几分危机之感。

后世之人,似乎对孔子并不怎么尊重?

天音还在继续,只是声音严肃了许多。

【这样的手法,不仅让编史人掌握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评价,也开让史书变得不可全信。

大众解读西汉历史,多以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为主,也同样有着非常浓厚的春秋笔法。

我不否认《史记》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它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这种编法成了后期正史的编写标准,在华夏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更是后世研究、了解汉武帝和汉武帝以前历史的重要基础。

司马迁的功绩,绝对可以用伟大来形容。

但《史记》本身,并非全然完美,它有着混乱不清的地方,且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成分,有部分内容更像是小说,而非正史,再加上司马迁本人的立场,《史记》的真实性,公正性,必须要打个折扣。

当然,太史公本人也在书中表示了,这是自己的一家之言。】

说道这里,天幕上白色的字体变得鲜红,像是用来示警。

【本人讲诉的立场,比较偏向卫青和霍去病,会对史记提出一些质疑,若是有不赞同的地方,还请大家在评论区和谐讨论。】

有意思。

刘彻没有在意百官缤纷多彩的表情,倒是从天音这么多话语中,感受到了几分谦卑。

就不知道她是才识渊博,自觉谦虚,还是后世对历史争议过甚,所以要啰里啰嗦讲这么多。

还有,不说《汉书》,而是将《史记》这种私史捧的如此之高…

不知《史记》是真的优异,还是《汉书》失传?

而且。

刘彻摩挲着手指,若有所思。

听天音的意思,这个司马迁在修私史时,似乎对卫青的记载有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