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都市言情 > 七十年代随军日记 > 第 65 章 买缝纫机

第 21 章 魏岱来信

作品:七十年代随军日记 作者:大鹅踏雪泥 分类:都市言情 字数:62万 更新时间:2024-05-30 21:09

这绝对不是一个陷阱。

很快就冷静下来的闻嘉嘉猜测,因为没有人会在陷阱里放砖块。

这里像是建有什么东西。难不成真特么有军事基地?闻嘉嘉被自己的猜测吓得骨寒毛竖心惊胆战。

只是回过神来,还不如猜测这里是战争时期留下的堡垒更合理。

“疼死我了,怎么有个洞!”方明燕摔下来后扭到脚,疼得靠在坑口直嚷嚷。

她感到生气:“这是谁下的套啊,怎么下在这里。”傻了吧唧啊,这里靠近村落,能有什么野物出没。

还没插牌!

现在私人打猎叫挖社会主义墙角,必须得集体打才行。

你就算运气好,一只野猪撞死在你面前,你也得交给村里,由村里分给村民。顶多自己能多分些,独占是不可能的。

而集体打猎,猎坑得插牌子,就是为了防止有进山的村民摔入其中。

闻嘉嘉大无语,“大概是百十来年,或者千来年之前的人下的吧。”

她刚刚猜测或许是战壕,但当看到掩埋在土里,只留半截身子露出来的石像时,又推翻了猜测。

哪是什么战壕啊,是墓穴,或者是盗洞。

这就是层纸,猛地一戳穿,这几日来想不通想不明白的通通都想通想明白了。

不是抢劫犯,也不是贼,更不是什么特务人贩子,就是个盗墓贼。

公安和公社或许也晓得,所以才安排人上山搜山,却又没有把内情公诸于众。

一方面是怕逃到山上的盗墓贼把墓穴破坏了,一方面也是怕有村民得知有墓穴后蠢蠢欲动,也跟着去挖。

闻嘉嘉信誓旦旦地想:肯定是大墓。

否则不至于宁愿放下秋收,也得安排人去搜山。

方明燕要被她吓死了,迫不及待拉着闻嘉嘉说:“什么?!谁的坟吗,快走吧,咱们快走吧!”

“……”

说坟也没错。

闻嘉嘉不多待,盗墓小说看多的她生怕里头会蹦出来头粽子。

她先把崴了腿的方明燕托举上去,随后方明燕趴在洞口,把她拉上来。

方明燕这个样子,下山是快不了了。闻嘉嘉准备带着她在路边等,等到有村里人路过,一同把她扶下山。

这片山坡长满杂草和树木,外面山路的人根本就看不清里边。

山林中鸟鸣不绝,可却莫名让人觉得分外寂静。

又来了又来了,那熟悉的第六感又来了。该死的,闻嘉嘉头发都要竖起来。

要不是碧空如洗,远处东山有淡淡红色漫出,摆明是个好天气,她都害怕自己下一秒会不会被劈死在丛林里。

“哎你说那人……”

“什么呀,你还想说我呢。你怎么半点力气都没有。我随手就把你举起来了,你就拉我,都能差点把我摔了。”

“什么……”

“别狡辩了,哎呀快走吧。这会儿肯定很多人下山,我一个人可扶不住你。”

方明燕算不上多机灵,但绝对不蠢。她虽然不知道闻嘉嘉是什么意思,却也不会在这种时候反驳她。

闻嘉嘉面色如常,直到走出丛林,来到前几日摘木耳的那片坡上时,脸上才露出两分逃出生天的侥幸来。

方明燕脚都要软了,却依然紧紧支撑着自己不倒下。

两人没停,径直来到路边。

来山里采菇的人确实多,两人在路边等五六分钟便见到了人。

直至此时,闻嘉嘉才大大松出一口气。

她问:“婶儿,燕燕的脚崴了,能不能带我们下山?”

“行呗!你一扶一边我扶一边。”

半小时后,一行人终于下山。

等这几位婶子走后,方明燕直接腿软坐在地上,抓住闻嘉嘉:“你刚刚怎么了,不会是把人家坟踩塌了被附身吧?”

闻嘉嘉瞪眼:“胡说啥呢!”

她连忙搓了搓手臂,穿越一趟,她再也不是原来那个一晚上看三部鬼片,还开着窗帘睡都不带怕的人了。方明燕这话吓得她鸡皮疙瘩都冒好些出来。

“哎呀我先送你回去。”闻嘉嘉急忙道,然后她还得去找方队长一趟。

方明燕见她脸色不太好,也没多说什么,她也想把自己踩到座坟的事儿跟老爹说,让老爹赶紧给人家烧柱香烧些钱。

闻嘉嘉把人送回家后就跑到方保国家,没见到方保国,见到林英后才晓得方队长此刻在大队部。

“好像说在开会。”林英道,

于是闻嘉嘉又跑去大队部。

她来得巧,方保国正好开完会,见闻嘉嘉跟后头有狗追似的跑进来,不由得愣住。

“咳咳,你这是怎么了?”他被呛到,放下水杯问。

闻嘉嘉眼睛瞪得又圆又大,说不清里面藏着担忧还是兴奋。

她说:“队长,你赶紧带人去搜搜岩山,特别是上山后第三个岔口靠着左边的那处山坡,再往里走,有片林子……”

“豹头岭?”

“哎呀我不晓得是什么岭还是什么林,您去搜搜就晓得。”

方保国无奈地瞥她一眼:“你原因都没说,我搜什么搜。”

闻嘉嘉强压激动道:“我在那里发现座墓,肯定不是谁的坟,而是墓。”

方保国腾地站起身,惊住:“你咋知道不是坟?”

闻嘉嘉:“我挖山药的时候和燕燕摔下去了,我在里面看到座石雕。雕人的那种。还看到很多砖,青砖。”

所以,不可能是老百姓的坟。

闻嘉嘉又犹豫片刻,压低声音偷偷说:“队长,您说这几天一直找的人,会不会是盗墓贼呢。如果他是盗墓的,会不会想盗的就是这个墓呢?”

所以啊,这会儿赶紧去吧,说不准会直接抓着人。

方保国想到这一层,连忙跑去喊人。

“你先回去,这话别对其他人说了。”临走前方保国交待闻嘉嘉。

闻嘉嘉点点头,她这么怕死,怎么会说出去呢。

之后的事儿,跟闻嘉嘉没啥关系。

村里的农活告一段落,所有的粮食都分完,闻家分到的粮食足足添满半个粮仓。

有稻谷八大袋,大豆一袋,绿豆红豆加起来一袋,还有糯米一袋。

其实楼下原主爹妈房间里还晾着红薯。因为红薯不太耐放,所以还有一半的红薯被她送到大队粉坊去。里面有婶子“有偿”帮忙加工,等后天还会收获50斤的红薯粉。

别觉得50斤不多,50斤红薯粉也能装满5大袋,够她炒来吃煮来吃切成小段包包子吃,各种吃法一周吃一回,吃上一年的了。

另外还有芋头一小袋,瞧着只有20来斤,闻嘉嘉便放在厨房里,不出一个月就能吃完。

还有百来斤的玉米,此刻正在院里晒,晒干后能磨成玉米粉保存着慢慢吃。

两袋的花生,送到榨油坊榨油。

最后呢,还有土豆。

村里种了两茬的土豆,第一茬早就卖了。第二茬土豆还没成熟,说是要等12月才收。

粮食入仓,果然是最幸福的事情。

哎!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村里吵吵嚷嚷,闻嘉嘉才晓得,那个人已经抓住了。

此刻是上午十点,太阳彻底升起,前院后院布满阳光,露珠被晒得蒸发,许多正在上工的村民们都纷纷回家,把家里积攒了两天的衣服搬出去晒。

前两天下雨,衣服潮湿,需得重新暴晒方能去除水汽和阴干后产生的气味。

闻嘉嘉今日并没有去上工。

她请了假,因为她实在是被吓着了,别看她找方保国时满怀激动,其实反应过来后全身脱力,随后就感知到手臂疼得直抽抽。

咋了?摔洞里时摔的。

手肘到肩膀中间红肿一片,甚至有血丝,闻嘉嘉生怕有什么细菌病毒,特意去公社找方榄帮忙清洗一遍,忍着痛用酒精消毒,这才放心。

听到动静,闻嘉嘉放下手里的苦槠粿干,蹭地一下站起身往外赶。

村里不少人聚集在村口,闻嘉嘉跑过去,扫看一圈来到陈倩月的旁边,问她:“咋了咋了?”

陈倩月刚才在村口旁的田地里上工,位置正巧就在岩山山脚,正对上山小路,她属于第一波吃到瓜的人。

“你还不晓得吧,那个逃山里的人被抓了。说是在墓里被抓的,天呐咱们这里有墓呢。”陈倩月满脸不可置信,“墓得有多大,会不会有人来挖啊。”

闻嘉嘉瞪眼,还真被她猜着了。

“在哪儿被抓的?”闻嘉嘉问。

陈倩月:“说是在岩山啊。天呐,离咱们这么近,我还听说他手里有枪呢。被抓下来的时候,咱们队长手里还端着个陶俑,脸色煞白煞白的。”

闻嘉嘉脸色同样煞白煞白。

真是……她差点又死了啊。

村里人现在对盗墓贼的讨论热情消退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个墓上。

“绝对是大墓。”方多菜信誓旦旦道,“我偷偷去瞧了,有石像,还有石头雕的马。”

“哎,你们说队长手里捧着的那玩意儿能值多少钱?队长下山的时候人都摔了,还把那东西高高捧着。”

“怎么的也得五六七八块吧?你们说……”

说啥呢?后面的话在场人心里都清楚,无非就是也想去捡捡漏。

毕竟盗墓贼冒着生命危险也得拿的东西,肯定很值钱。

只是还没等村里人下决定,山就被封了。

城里来了考古队,一群人都得住在公社,同时还有民兵看守。

想捡漏?门都没有。

闻嘉嘉其实也不由得叹息,她是个俗人,哪里会不心动呢。

古董啊,往后会越来越值钱的。光是大队长手上拿着的陶俑,百万都不止。

为此,闻嘉嘉伤心了一段时间,直到魏岱的信件寄到。

——

南方的十月底,没什么肃杀的氛围。

山还是绿的,绿得如墨。

水也还没冰。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是秋江水寒鸭同样先知。鸭子最近还挺活泼,可见天气尚未冷。

闻嘉嘉甚至在赶鸭子的时候收获了一只野鸭。

老天爷,国家二保,是她亲自抓的,搞得闻嘉嘉吃的时候心慌慌。她还特意看了眼,不是中华秋沙鸭,这才稍稍放心。

真别说,野鸭确实好吃。

反正比野鸡还好吃,特别是同苦槠粿干一同拿去炖,把肉炖得烂烂的,炖出一层油来,汤浓味美,香得人都要把舌头吞入腹中。

门口院子里的柿子终于熟透了,闻嘉嘉这段时间是数了又数,这棵树上有多少柿子,她知道得一清二楚。

“小姨,今天能吃了吗?”她第31回问。

闻萱望着柿子树流口水,每天都要搬把小凳子坐在门口盯,生怕有鸟儿或者淘气的小子来把她的柿子抢走。

闻嘉嘉拍拍她脑袋:“可以了,去把杆子拿出来,再让姐姐拿个竹筐来。”

柿子树高,需要有专门的杆子才能摘。

“好!”

闻萱兴奋地跳起来,迫不及待冲进屋,她终于能吃红彤彤的柿子了。

就在此时,有自行车朝着闻家而来。

“闻嘉在家么?”

闻嘉嘉愣了愣,来到门口问:“在,怎么了吗?”她从衣服上认出来了,这是邮递员。

小唐笑笑,“你是闻嘉?”

闻嘉嘉点头。

“有你一封信,签个名儿。”说着,小唐把信件从兜里掏出来。这是军用的,他的亲自送来。

闻嘉嘉心里有猜测,忙取过来,签个名儿便急不可待地拆开,件打柿子的事儿都忘了。

信件来自魏岱。

[嘉嘉,展信佳。原谅我此刻才把信送到你手中。现在该是11月了吧,家里的橘子成熟没。我小时候曾到你们村偷摘过橘子,最甜的该是西山大岩石边上的那棵。

这段时间生活过得可好?你喜爱吃粉,可去县城找老白换,他做粉有一手,顺滑柔韧不易断。我当年曾吃过他做的牛骨粉,味道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有个好消息,部队终于动工建家属院了。我在这周升了连长,有机会分房屋。不知你喜欢楼房还是平房,若是楼房也没关系,我的领导是位好人,我去磨磨他。

嘉嘉,你不知道,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我后悔在离家前没有和你照张相片,以至于想你时只能在脑袋中细细勾勒你的身影。

……我这里的梧桐已经只剩枝丫了,到你生日那天,或许会迎来第一场雪。想必家里还是温暖如春吧,只是你别大意,若需要木炭可去公社酒厂找冯安,他是我的朋友……

嘉嘉,如果可以,我想收到你的回信。]

闻嘉嘉心里涩涩的,翻翻看,他写了五页的纸。

她有点为难,她写不了五页啊……

她都多少年没写过这么多字了。

但她的心神很快又被分房的事儿吸引,闻嘉嘉忙不迭跑去房间拿纸笔。

“小姨小姨!打柿子!”

闻萱着急地催了。

闻嘉嘉人进房间了,声音传出来:“乖乖的去守着柿子,小姨等会儿来打。”

说完,就咬着笔头组织语言写回信。

头一件事儿,就是必须要平房。

这个年代的楼房,真是不敢恭维。原主自小在家属院长大,她养父母家还好,其他子女多的人家,简直无处下脚。

祖孙三代十多口人住在四五十平的房间里的家庭数不胜数,而且能有四五十平,已经很不错了。

闻嘉嘉掰手算了算。

魏岱这种级别,能分到50平算顶天。而自己这边就有三人,闻春和闻萱还会慢慢长大。

自己要是真和他结婚,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要生孩子的吧。

这样一来,一家五六口住50平的房子,即使这时候没有狗屁的公摊,那也太过狭小啊。

再说,现在的楼房是一层楼里好多户。说不准还有个公共卫生间,往后洗漱上厕所都得和人共用,闻嘉嘉接受无能,宁愿要平房。

闻嘉嘉“唰唰唰”地下笔,“要平房”三个字重复写三遍。

随后还能写啥呢?

闻嘉嘉又想了想,把浮阳大队发现古墓的事儿说了,很是骄傲地把古墓是自己踩塌的,将盗墓贼妄想偷盗古物却被自己撞破的事儿也给说了。

又说自己被这该死的盗墓贼搞得失去了和大强当同事工作,不过祸兮福所倚,她又被安排去放鸭了。秋收结束后,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放鸭,时不时还能捡两鸭蛋吃吃。

这到这里,她像是打开了什么大闸,文思潮涌,落笔不停,一口气写完三页纸。

只是三页纸后就再也憋不出来了,闻嘉嘉犹豫片刻,把信折起来,放在抽屉里,决定有空的时候去县城寄。

“小姨,来打柿子吧!”

闻萱这个贪吃鬼又在催。

“哎呀来了来了。”闻嘉嘉匆匆跑出去,咽咽口水,她也很想吃柿子呢。

柿子是老品种,个个都有拳头那么大,甚至比她拳头还要大一圈。

也不是每个都熟了,有些还是橙色的。但也没关系,柿子嘛,捂捂就熟。

要是继续放在树上,迟早得被那些鸟儿给啄了吃。那些鸟贪心得很,从不有始有终,一个柿子就啄那么几口,超级浪费的。

闻嘉嘉抬头,用带着网兜的杆子对准柿子轻轻一转,柿子便掉入网兜中。

闻春和闻萱乐得直拍手,小心翼翼地把柿子从网兜里取出来,放到桌子上。

闻嘉嘉没停,继续打柿子。

在外玩耍的小孩儿见闻家院子里的柿子树摇摇晃晃,瞬间往闻家方向跑去。

他们晓得,闻家这是要摘柿子了。

“不许吃,这是我家的!”

闻萱看着门口的人,很生气,像只看家护院的小狗冲出去冲人龇牙。

她眼睛鼓出泪包,眼泪都要出来了。

一二三四五……

门口的小孩儿,她用手指数都数不过来,闻萱瞬间气急败坏,要是柿子一分,她和姐姐还有小姨就吃不着柿子了。

“萱萱,快进来。”闻嘉嘉喊她,“都进来吧。”

别的不说,村里人这段时间是真挺照顾闻家的三个孤女的,于情于理闻嘉嘉都不能让这些小孩儿嗦着手指回家。

她把树上大部分柿子都收下来,摆满了院子里的木桌。

闻嘉嘉捏了捏,又瞧了瞧。

把半熟不熟的放到竹筐里闷着,闷几天熟了再吃。

其实这种硬挺的柿子要比几十年后新品种的柿子要更耐放,放个四五天不成问题。

桌子上剩下的熟柿子呢,闻嘉嘉就分给围观的孩子们。

“每人半个啊,多了没有。”闻嘉嘉说,“排好队我挨个分。”

有吃的,熊孩子们都很乖。

这年头是没零食的,山里的野果就是农村孩子的零食。

只是那些果子大多酸涩,就算是甜的,也很小。像闻家柿子这种零食,已经算是极品零食了。

“谢谢嘉嘉姐!”

“谢谢姨姨。”

“谢谢姑姑……”

该说不说,把这些小孩儿们放去保育院还挺好,至少晓得说谢谢。

即使一人才半个柿子,也分走闻家6个红彤彤的大柿子。

闻萱在一旁虎视眈眈地看着,见桌上还有不少,才放下心来。

最后,闻嘉嘉给闻春和闻萱一人一半:“咱家柿子大,一个吃下去得拉肚子。”

闻春和闻萱虽然馋却不贪,能吃半个也挺好的。

闻家柿子成熟就是个信号,陆陆续续的,村里好多果实都成熟。

秋收后,孩子们迎来了他们的丰收。

山里的毛桃儿,漫山遍野的橘子,还有长得奇形怪状的拐弯,以及甜丝丝的野荔枝。

闻春和闻萱都玩嗨了,天天跟着一群孩子们到山脚玩耍。

许是野果诱人,又或者是三岁小孩脑容量没那么大,闻嘉嘉不让他们吃野果的叮嘱也被他们抛在脑后。

当然,她们也不会忘记家里的小姨。每天都不会空手而归,这使得闻嘉嘉见识到不少的野果。

这连绵群山还真是宝藏啊。

粑粑籽,野葡萄,还有毛栗子。

闻嘉嘉这天收到闻春和闻萱带回来的一捧毛栗子,随手放在锅里煮。煮熟后那味儿……啧啧,糯糯的,甜甜的,吊打她吃过的所有板栗和榛子。

这让她还怎么教训闻春和闻萱?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啊。

闻嘉嘉背上竹筐,带上小铁锹,颠颠儿地上山捡毛栗子去了。

毛栗子在西山,西山有片巨大的橘子林。

虽然是农闲,但却不代表没活干。

想挣多多工分的,跑到河坝去了。还有些人就在这里采橘子。

西山的橘子采完后,一部分得送到各个公社的供销社去,另一部分送到县城。

一车一车的橘子送出去,一叠一叠的钞票入到账中。

于是最动听的声音从万年不开的广播中响起——

“下午两点,公社部开会。”

开啥会?大家都晓得,分钱大会。

一年一度的年底分红终于开始了。

闻嘉嘉看了眼日历,这天是立冬。

立冬之后,万物凋零,冬天从这天开始。

她拢拢外套,抬头望了望晴朗的天空,并没有感觉到冬天的气息。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4-0714:07:22~2024-04-0812:37:3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美梦成真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猫薄荷、咪兔、浅楠5瓶;岁岁年年2瓶;小p、芋泥啵啵、依云、钱满罐、海水、呢喃不语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