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回天灾囤货忙 > 第118章 番外

第111章 第 111 章

作品:重回天灾囤货忙 作者:织吖 分类:历史军事 字数:89万 更新时间:2023-01-28 19:15

投票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胶囊房的设想很不错,但支持的人基本上是年轻人。

上了年纪的人更偏向传统家庭一家人住在一间房子。

拥挤一点没事,只要有“家的感觉”就好了。

然而安排名单一公布,不少人都傻眼了。

73.14%的人都选择了胶囊房。

五千间的安置房便照着这个比例开始分配。

“孟蔚萌!你给我说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好好的日子不过,你翅膀硬了要玩叛逆那一套了是吧!”

孟妈妈都算好了,她们一家八口人,正好能分到一间安置房,挤就挤一点,但也不是不能过。

日子嘛,都是过出来的,熬过这几个月的时候就好了!

她想得很好,但结果却和她想的完全不同。

孟蔚萌的一家八口由孟蔚萌的父母、外婆、哥嫂和嫂子的妈妈和弟弟组成。

非要说的话,大家都不是什么坏人,但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就很窒息。

孟蔚萌因为生活习惯和代沟和父母的摩擦不算少,亲哥也是从小吵吵闹闹长大的,虽然能和嫂子以及嫂子的弟弟保持表面友好,但很多生活习惯不是稍微忍耐一下就可以略过的。

夏天汗臭脚臭各种味道混在一起因为缺水只能忍受,但上厕所不翻马桶垫却让她近乎崩溃。

水难得,纸也不是什么多到不要钱的东西。喝水喝得少了,尿就会发黄,夏天那么热,滴到白色的马桶上很快就是擦不掉的“颜料”。

孟蔚萌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挺矫情的,几十天没洗过澡的自己明明也好不到哪里去,但看到满是尿渍的马桶,她真的有一种想要自杀结束这无望一生的冲动。

好不容易熬过了夏天,下雪后的冬天不必再为水资源发愁,她可以洗澡,也可以洗马桶。

但孟蔚萌在早起上完厕所准备冲水时,才发现马桶上有尿渍时,她还是崩溃了。

“为什么我说了那么多次那么多次,你们就是学不会把马桶垫掀起来,算了,反正就算马桶垫掀起来,还是会滴得到处都是。是我不该存在,我该死!”孟蔚萌歇斯底里的哭喊最后只被当成了一句“不懂事”轻轻带过。

会死的。

孟蔚萌知道,自己再在这个家待下去,迟早有一天会死的。

上厕所只是一件小事,只是作为一个导火索,做为她的崩溃的发-泄点。

事实上是孟蔚萌对自己无望未来的恐慌。

她必须要和这个家的其他人抱团才能活下去,不是讨厌家里的某一个人,更不是无法在这个家生存下去,而是——怎么想也无法改变现状的绝望。

孟蔚萌觉得自己已经到极限了。

“……胶囊房虽然小,但能保证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人空间……”

当俞悦桐的对胶囊房的描述传入耳朵时,孟蔚萌在那一瞬间觉得自己又能活下去了。

“妈,我不是不爱你,但我太累了。我真的好累,我必须要一个人安静一下。”孟蔚萌用近乎恳求的语气说,“我们又不是分开去不同的城市,还在一个小区,只是隔了一段距离几栋房子罢了。”

孟蔚萌的高中、大学都是在八人间宿舍中度过的,虽然也遇到过很多下头室友,但这一次的安置房最大程度地减轻了这样的影响。

俞悦桐同样有过住宿经验,所以特意出了一份百道问题答卷。

比如——

玩手机习惯外放还是带耳机?

社恐还是社牛?

晚睡还是早睡?

早上习惯几点起床?

有没有起夜习惯?

是否追星追剧追漫打游戏?

不能忍受的雷点是什么?

一百道题目涉及得很广,可能会有少数人嫌麻烦随便填的几率,但孟蔚萌很认真地一道道将自己的回答填了上去。

玩手机喜欢戴耳机、社恐、熬夜但也能早起、睡前习惯再上一次厕所,但基本没有睡后再起床上厕所的习惯、不追星追剧不打游戏是铁血纸片人党,杂食但不接受R18G……

对待问卷的态度比对相亲更认真。

根据她的回答和大数据匹配,三十人的单身女性安置宿舍群很快出现在她的聊天列表里。

宿舍群从成立到群成员就位只花了五分钟,然而社恐成群的群两个小时过去也没有一条聊天记录。

那一刻,孟蔚萌只觉得灵魂都得到了升华。

救赎。

紧绷着的神经在这一刻终于得以放松,孟蔚萌觉得,自己又能再坚持几年了!

“萌萌你在胡说什么啊!现在世道这么乱,你万一被欺负了怎么办啊!”

孟爸孟妈和孟外婆都无法理解。

然而不仅是孟蔚萌选择了胶囊房,家里其他三个年轻人也要搬去胶囊房。

孟蔚萌的哥嫂申请了双人胶囊房,孟蔚萌嫂子的弟弟也没有犹豫地选择了单人胶囊房。

孟家的四个长辈都无法理解。

并且,除了担心家里小辈的安全,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间安置房要住6-10人,现在他们家四个人,那岂不是要和陌生人凑合一起过?!不行!绝对不行!

“还能改吗?如果要和陌生人住一起,那我宁愿去住胶囊房!”

像孟家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甚至是“绝大多数”。

俞悦桐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特意给了一次更改机会,但有且仅有一次,时间截止至第二天傍晚,这一次更改后再闹着要改,那就两个都没得选,自己去想办法吧!

因为胶囊房的事情,很多个家庭都吵得不可开交,但和“热闹”的家庭战争不同,安置房的建设进行得很顺利。

天气越来越冷了,这几天的气温已经有了跌破两位数的趋势,零下几度好歹能用被子衣服暖宝宝硬扛,再冷就扛不住了。

死人看似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但Z国人讲的就是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

安置·胶囊型·房的工程进展神速。

人是群居动物,需要聊天、社交、亲情友情爱情、娱乐放松,但每个人也都是独立的个体。

享受孤独,有时候安静的私人空间也极其重要。

想要独立空间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干活的主力也都是年轻的壮劳力,积极性上来后,进展那还不是开了倍速!

俞悦桐没有刻意去推广,但有了现成的例子,又有网络这种无视距离的存在,不仅是虞城,很多城市都开始推行胶囊式安置房。

胶囊房出现的时间并不短,但在这之前却几乎不被纳入考虑范畴,说白了还是传统的“家庭”“房子”观念在作祟。

但人都要活不下去了,哪里还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讲究!

在意识并有现成的例子在前,能更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来进行最大程度上的生存水平,谁也不舍得拒绝。

*

“俞队,这是施工图,现在的进度已经完成三分之一了,可以进行搬迁活动了。”

安置房的施工预计时间是三天,但极寒低温可不会等到安置房全部完成,再喊“比赛开始”。

以栋为单位,一边建设一边安排人住进去。

破家值万贯,虽然说是为了生存,但断舍离的勇气不是谁都有的。

除了安置房的对接,旧房的“封存”也很重要。

物资紧张的现在,谁舍得将那些家具衣服都当成一次性用品?

安置房没有空间容纳这些物资,但可以暂时“封存”。

俞悦桐抽调了一批冰系异能者配合,当一栋居民楼的住户全部搬走,确认没有落下的东西后,冰系异能者们就会给这栋楼加上一层“封印”。

——实际上是利用雪做出厚厚的冰层将整栋楼“罩”起来。

不仅是阻止小偷,更是为了保护。

低温也会破坏房子电线管道,如果任由房子矗立在空气中,积雪迟早就将房子连带着里面的东西一起糟蹋了。

所以隔开雪的厚重冰层很有存在的必要。

冰层根据每栋楼的间隔调整,坚冰内部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力学结构,厚厚的冰层罩在房子上,可以最多承受五十米厚积雪的重压。

冰罩的做法参考了冰屋,加上冰层和房子之间有空隙,所以对房子的保护作用也很有效。

只是冰系异能者数量有限,房子又太多,无论是哪边的工期都十分紧张。

“还是缺人啊!”

一边是找不到工作岗位的贫苦大众,一边是缺人缺到熊猫眼的异能坑。

“俞队俞队,不好了不好,护城河那边突然多了好多的变异鱼!”

后勤组的人匆匆忙忙地飙车过来:“铲雪的人太多,已经快控制不住了!”

鹅毛大雪一直下,不仅是环卫工人在拼命扫雪,很多没有工作的人也走出来一起帮忙。

铲雪运雪都是一个体力活,在物资匮乏肚子空响的情况下,躺在床上节约体力是最好的选择。

但每个人都这么选择的话,虞城迟早会被埋掉的。

一开始只是一些人扫完自己小区的雪后出来帮忙,甚至还有过被嘲笑的经历。

但更多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自己的家门拿着工具一起扫雪。

风气是可以改变的,一味的消极引向绝望,但无论在何时何地,正能量更刺激人心。

慢慢的,扫雪就成了一件全民参与的热血活动,谁要是敢说上一句风凉话,可以试试脑壳能不能通过几十把铲子的考验!

不说全国,光是虞城现在每天至少有五十万人在家门外参与扫雪工作。

人多力量大,即便只是一群普通人,但五十万人每人解决十立方的积雪也是相当恐怖的体积!

这些积雪被收集运送到虞城的护城河里,护城河下面安装了科技与异能结合的空间传送装置,转运到合适的地点作为材料。

前段时间是冰山地基,这几天又增加了一个“闲置财产防护罩”原材料的用处。

之前大伙扫雪的积极性就不低,现在在知道这些积雪就是保护自己财产的重要来源后,手里的铲子挥舞得就更起劲了!

铲雪是个体力活,虽然消耗热量饿得快,但也因为这个变相的身体锻炼活动,“初冬”的住院率竟然比预计的矮上了一截。

但也因为这样,护城河岸边一圈都是人!

密密麻麻的人!

“下来。”俞悦桐示意后勤部的司机下来,把事情简单地交代了一下副队,坐上驾驶座油门一踩——车便像飞似的冲了出去。

后勤部的“娇弱”汉子被这突然的加速度带得差点把脑袋砸到车窗上,稳住身体后脸都是白的。

“俞队,这是不是有境外势力‘投鱼’啊!夏天湖都烤裂了,哪里还有鱼能活得下来啊!”

南方雨水多,河道也多,但正因为河道多,深度反而有限。

俞悦桐记得虞城的护城河最深处也就三米多。

夏季河水被烤干,露出了龟裂的淤泥。

渴疯了也饿疯的人在河底翻来覆去地想要找到一些泥鳅田螺黄鳝青蛙这类食物,但别说活泥鳅了,死田螺都不见有多少。

那个时候就有人觉得诡异,照理说没有水,河里的生物应该都会变成xx干啊!

也有人说是大旱前大肆捕捞导致的,不少人回想起湖泊变草地全家老小齐上阵的那段日子,便这个理由说服了,除了个别少数人,没多少人再去细想,毕竟活下去已经够累的了!

“可能吧。”俞悦桐敷衍地应了一声。

她没有将动摇希望的“真相”说出来。

人类能依靠工具繁衍生存至今靠的是脑子,很多野兽性的天赋因为不需要都退化了。

鱼和人类不一样的是,它们没有能使用各种工具的高智商,求生的本能会让它们天然地往“希望”处聚集。

地表的水被烤干了,但这个星球上有水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说——太阳直射不到的地底。

躲过早几年灾变幸存下来的动植物都产生了异变,真正的地狱模式从现在才要开始呢!

变异动植物的出现早就苗头,但这几年都只是零星地出现,被管控得很好,没有造成多严重的损失。

但现在不一样了。

“一共有多少鱼群?平均等级是多少?最高等级又是多少?”针对变异生物的侦测科技在这几年也是飞速发展,利用异能波动和卫星遥感等技术,能在很短的时间掌握情况。

“现在检测到的鱼群数量一共有十三万以上,且在不断增多。平均等级在二级中阶,最高等级的鱼王一共有五只,等级都在三.级高阶。”

俞悦桐的面色凝重,恨不得现在就瞬移到现场去。

护城河边上人来人往地运送着积雪,数以万计的人从高处看下像一群辛勤的蚂蚁。

这个比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相当精准,区别只在于蚂蚁们是凭借着本能在行动,人类则是在生存的基础上,为了延续、荣光和希望之类的更复杂的某些情绪。

“爸,这段上坡路不好走,你去铲雪吧,这里我来。”十七八岁的少年将空的推车交给父亲,不容拒绝地接过了他手里那辆堆满了雪的推车。

上坡路难走,下坡路难控制,这段路不管是上坡还是下坡都走得让人不舒坦。

少年人长身体的时候大部分的身材都会偏瘦,在营养摄入不够充足的情况下,要么长得慢,要么过分瘦弱。

少年就属于后者,小时候基础打得不错,父母个子高给了他良好的基因,但这两年勒紧裤腰带式的吃法让他长成了长竹竿。

御寒的秋衣秋裤、毛衣毛裤、防风裤和御寒棉袄是一整套的御寒补贴物资,加上厚实的的围巾和袜子,一套只需要十工分,虽然不好看,但厚实抗冻且便宜,官府贴钱赔本卖的,市面上再找不到比它更划算的御寒套装了!

但这么厚实的装备穿在父子俩的身上,依旧显得瘦削。

冬天为了御寒,身体会放出更多的热量,对食物的需求量更高,但他们没有钱吃足够多的食物。

再加上每天要铲雪运雪,消耗远大于摄入,身体便很快地瘦下去。

“你慢点,地滑,别想着能多跑几趟就不管不顾地闷头使蛮力。”父亲没有拒绝,他们家没多少钱,支撑不起他的“任性”。

“我知道的。”少年人有着比看起来更大的力气,双手握住推车的把手,手套下面的青筋鼓起,起步有些慢,但很快便进入了令自己舒适的匀速。

环卫工人的数量很庞大,足有十万人,但这点人在能埋掉一整个城市的雪中不止一提。

即便有效率高上许多的异能者和异能动物帮忙,清理整个城市的积雪并运送出城依旧是令人绝望的工作量。

这个时候,四十万的志愿者加入扫雪运雪活动,不仅是带来了精神上的鼓舞,更实实在在地缓解了扫雪压力。

但是官府是发不出四十万人的工资的。

干着同样的工作,拿着更简陋的自带设备,清扫的效率却没有低太多——全凭着大家相互帮忙相互鼓劲。

上坡路不好走,虽然清理过路面上的积雪,但雪下得很大,没一会让路面多出了很多雪。

人来人往地踩过,松软的雪就变成了泥泞的冰,不仅坑坑洼洼,而且滑。

少年的脚上穿着钉鞋,比起普通的运动鞋要防滑不少,但也让走路变得困难了许多。

“呼——呼、呼——”

呼出的热气打在口罩上,变成水汽后湿哒哒的口罩冻得人一个激灵,但是再冰,口罩也是不敢摘下的。

最近感冒发烧的人太多了,每年冬天的流行性.感冒人群都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量。

死亡人数不多,是基于医疗资源和富足的生活条件。

现在别说感冒了,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都不敢拍着胸.脯保证能活下去,更不要说拖着一个病弱身体。

戴口罩不仅是防风,更是减少病毒的侵害。

“……匀变速直线运动涉及的内容有平均速度v平等于……加速度a等于……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少年在心里一边复习着知识点,一边踩着大小差不多的步子向着目的地前进。

好学生不管在哪里都吃香,年级前十能拿到的补贴多得令人眼红,但因为是全市统考,他不幸地排在第十一名,拿到的奖励虽然不少,但差一点,差一点他就能进前十了!为了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官府十分大方地给高三生们安排了一头牛!

是真的一头牛,第一名一扇牛排,足有一百斤重!第二名两只牛腿,八十斤!第三名则是五十斤牛肉!第四名……前十名瓜分了整整一头牛!

而第十一名的奖励则是一袋五十斤的五常大米、一箱奶、一箱饼干、一套维生素片、三斤鸡蛋和三斤糖果。

虽然也不差,但第十名可是有一整副牛内脏和一整根牛筋啊!

少年心里暗暗发狠,下一次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他要一次比一次进步得多!

听说高考市状元的奖励是一整只牛、一整只羊和一整只猪,省状元的奖励只会翻倍地增加!不管怎么样,先冲击一下市状元,为了肉,死都要死在考场上!

一边复习着知识点,前进的疲惫也不觉得有什么,很快就来到了护城河河岸边。

“呼——”少年放下了沉重的推车,三轮车数量少,他家穷只能凑出手推车,不过一趟也能运上百斤压实的雪,积少成多也能帮上一些忙。

活动了一下酸胀麻木的手腕,但正当他准备喘匀气再去拉一车时,远处突然传来了惊恐的呼喊声,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脚下的“路”突然裂开了。

“啊——咕噜噜……”失重的感觉控制了他的身体,他只觉得眼前一晃,就摔进了冰冷的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