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都市言情 > 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 第617章 结局

第585章 重税

作品: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作者:渔眠 分类:都市言情 字数:301万 更新时间:2024-05-24 00:03

“不给他暴露我们的机会就好了。”

陈小满出主意。

李初元点点头:“这才万无一失。”

“等等,你们要干什么?!”

晏铭大惊。

他们不会要杀人灭口吧?

“我还没杀了狗皇帝,你们不能……”

话还没说完,眼前突然多了一些粉末。

“糟……了……”

话音落下,他整个人栽倒在马车里。

“我这蒙汗药是特制的,能让他睡三天三夜。”

陈小满拍着手上的药粉,悠悠道。

“你们不会想把他交给官府吧?”

老李头咽着口水,警惕地问道。

“他爹为我们大越鞠躬尽瘁一辈子,我们总要救他一命。”

李初元简单给爹娘解释了一遍。

“你们又要藏一个?”

老李头惊恐地看着两人。

王县令还在他们矿山。

如今又要多一个晏铭。

他们矿山都成逃犯窝了?

“先回淮安县。”

李初元用自己的换洗衣服把晏铭绑起来,丢在马车里,对陈小满道:“交给你了,看好他。”

“放心,我不会让他有机会逃跑。”

用蒙汗药太浪费了。

既然绑起来了,下回就直接上银针吧。

能省一点是一点。

因为有了晏铭,他们不再进各个县城。

一直绕路,等回到淮安县,已经是半年后。

晏铭一路上除了吃就是睡,根本没有逃的可能。

一开始他还挣扎,在陈小满的银针下,他根本没有一点逃离的机会。

他只能出口威胁。

“你们窝藏我,被人发现,你们一家都危险。”

“你们为什么好好的日子不过,要做这么危险的事?”

“当然是为了救你。”

陈小满拿出银针:“你爹娘都出事了,你要是再不好好活下来,你们家就没希望了。”

银针落下,晏铭双眼一黑,晕了过去。

一开始的桀骜不驯,在经过三个月的折磨后,终于接受现实。

他根本逃不出去。

后来只能变成求陈小满不要把他弄晕。

他实在不想再睡了。

就算听李家人聊聊天也好。

陈小满是个很好说话的人,当然会满足他。

不用睡觉,但也不能说话。

晏铭悲愤地仰头望天。

他已经这么惨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对他?

马车进入青石村时,村里人正坐在老槐树下愤怒地说着什么。

“初元回来了?你爹娘去哪儿了?”

老村长瞧见赶马车的李初元,赶忙招呼。

“都在车子里,出什么事了?”

李初元停下马车。

老李头从马车上下来。

陈小满也跟着下了马车。

青石村的百姓们气愤地围过来。

“你们还不知道?朝廷要加赋税!”

老李头疑惑:“好好的怎么又要加赋税?”

“咱们朝廷跟鞑子和谈,每年要给鞑子进贡,分摊到咱们,一个男丁要多交十五石粮食!”

“一个人十五石?怎么这么多?”

老李头惊呼。

“给鞑子进贡的多呗,还有咱们的粮食收成高,朝廷想都收走。”

栓子气愤道。

栓子家光是儿子就有五个,再加上十几个孙子,全家男丁加在一块儿有二十二人,要交三百三十石粮食。

他已经要急疯了。

“那也太多了!交这么多赋税,咱们还怎么活?”

周大丫也愤愤不平。

“谁说不是啊,咱粮食是多,可咱人也多啊,把粮食一交,咱们又吃不饱饭了。”

才过了几年好日子啊。

又要饿肚子了。

“还不如罗自重占着咱郡的时候!”

李万福气道。

老村长急得赶紧吼他:“这话也是能乱说的吗?”

李万福不服气。

前几年罗自重占领江南郡,他们根本没交过赋税。

收成都是自己的,又加上粮食高产,家家户户都能一天三顿大白米饭,还盖起了青砖大瓦房。

如今倒好,这些交赋税的粮食不知道去哪儿找。

老李头的心往下沉。

他家的下人也是要交赋税的。

去哪儿找这么多粮食?

小满回来的喜悦之情瞬间消散了。

“什么时候说的?”

“有半个月了,咱要在年前把税粮交上去。”

老村长深深叹口气。

十多年了,他更老了些,整个人缩小了一圈。

“咱的日子怎么过啊!”

栓子痛苦地保住头。

苍老的脸因为痛苦的变得更老了些。

“这不是逼咱去死吗!”

老槐树下哀嚎一片。

李初元脸色也难看起来。

一个男丁十五石粮食,太为难人了。

马车吱呀吱呀回到家。

才进门,阿木就急忙迎上来了。

“老爷夫人您们可算回来了,木须山的人已经来家里等了十来天了。”

老李头下了马车,问道:“他们在哪儿?”

“刚从地里回来。”

“把他们带到堂屋去吧。”

老李头沉着脸道。

阿木应了一声,转头往回跑。

不等他跑到屋子,里面已经跑出五名老者。

一见到老李头,先“噗通”跪在地上,大力磕头。

“老爷您发发善心救救我们吧!”

李初元身子站在马车位置,有意挡住车帘。

陈小满探头出来看了眼地上跪着的人。

这些人她认识,是定居在木须山养蚕的人。

去木须山定居的人多起来后,他们自己选出了管理村子的五位老人。

平时有什么矛盾,也都是找五位老人拿主意。

这五位老人都有儿子卖给他们矿山。

没想到他们今天全来了家里。

“你们赶紧起来!”

老李头一一去扶他们。

五位老人顺势站起身。

瞧见车边站着的李初元和陈小满,又一一行礼。

“初元少爷和小满小姐也回家了?”

“我们刚回来,崔爷爷你们遇到什么事了?”

陈小满问崔村长。

崔村长愁得头发都白了许多。

“我们平时都是在山下养蚕,自己种点高粱吃。往年靠着高粱收成高,能糊口。可前些日子,县衙发了公告,今年要加赋税。”

“一个男丁要十五石粮食,连没成丁的毛孩子都算,我们上哪儿找这么多粮食去!”

“能用银子抵赋税不?”

陈小满给出主意。

另外一个老人苦着脸道:“能,如今高粱六个大钱一斤,一石高粱有一百二十斤,我们特意找人算过,一个男丁要交十两加八百个大钱!”

“我们全家忙活一年,也只能攒下五两银子,上哪儿找那么多银子交上去啊!”

老人急得大哭起来。